已经是成年人了,咋还会得“百日咳”?——疾控专家解读原因和预防手段

“我家4岁的孩子自从退热以后就开始咳嗽加剧,而且晚上症状更加严重。经检查,医生诊断为百日咳。”市民郭女士告诉记者。

近日,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百日咳受到关注,部分医院儿科已出现相关病例,“百日咳再现”“成年人患者增多”也一度冲上热搜。

百日咳如何传播?临床上有何症状?如何预防?针对广大市民关心的热点,近日,记者采访了旌阳区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陈学均,作出专业解答。

青少年和成人患者显著增多

陈学均介绍,百日咳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病程较长,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隐性感染者和带菌者在咳嗽、说话、打喷嚏时,带菌的呼吸道分泌物会排入周围的空气中,健康人因吸入一定量的病原菌而被感染。根据《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至14天,有的可达21天。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至出现症状后2至3周传染性最强,“百日咳一般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等3个阶段,如果不加干预,3个阶段加起来通常要持续100天左右。”

据介绍,百日咳的典型症状是“无热咳嗽”,即患者往往不发高烧,伴随痉挛性咳嗽和鸡鸣样回声。尤其是婴儿感染后,症状多不典型,易出现气促、呼吸暂停、呕吐等。该病病程较长,典型病例可表现为持续2至3个月的咳嗽,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较高。

陈学均介绍,目前,我国百日咳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高峰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其中青少年及成年人发病率显著增高。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青少年及成年人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降低百日咳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有较高的保护效果。”陈学均说。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

陈学均表示,百日咳通过自然感染康复或疫苗免疫获得的保护性抗体并不能持续终生,随着时间延长,抗体的保护效果会衰减,因此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见百日咳发病,其中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患儿年龄越小,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小月龄患儿易合并肺炎,还有部分患儿可能会合并百日咳脑病。对于婴幼儿来说,感染百日咳的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是主要传染源,有孩子的家庭要加强防护。

疾控部门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公众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在照顾婴幼儿时,成人出现长时间咳嗽等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避免传染给孩子。(记者 曾可嘉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