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市新闻办举行“大抓经济 大抓基层 大抓落实”新闻发布会,介绍《数字威海建设规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
市大数据中心主任荆文介绍,《规划》是我市数字化领域的首个整体规划。今后三年,我市将聚焦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生态五大领域,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为抓手,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数字化示范城市、智慧化幸福城市。
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我市围绕机关运行、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七个方面,实施“一网协同”“一网通办”“一网共治”“一网统管”等数字化改革,线上线下推动政府履职效能全面提升。
线下,市级和环翠区将一体化进驻新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政务服务事项深度融合、一站式办理。同时,深化“一窗受理”改革,并构建7×24小时不打烊服务大厅。提升大厅智能化水平,提供统一预约、统一排队叫号、智慧语音引导、自助服务一体机等场景服务,构建智慧服务、智慧审批、智慧管理、智慧自助的“四智”政务服务大厅。
线上,全面推进“一网通办”,提升网上预约与智能服务功能,丰富互动评价系统,并在推动更多事项由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转变的同时,实现网上申报“减填报、减材料”。
“我市还将推进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更多主题式、套餐式服务,推动‘跨域办’与‘就近办’,并探索‘无感智办’新模式,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信息识别和身份验证领域应用,推出一批全过程无人工干预审批和‘零材料办理’事项。”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王铁军介绍。
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我市将大力推进数字科技创新、数字产业规模能级提升、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并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推动“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推动智能制造提质升级,到2026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值占GDP比重达到9%左右。
同时,深化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夯实“1+10+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鼓励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持续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标杆,推动低成本、模块化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部署应用。到2026年,争取认定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场景)230家,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数量达到100个。
“我市将通过实施数字终端‘扩量’、集成电路‘强芯’以及高端软件‘铸魂’三大工程,进一步巩固数字经济发展优势,争取到2026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千亿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龙荣科介绍。
在数字社会建设方面,我市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深化“网上好办”“掌上易办”和“无证明城市”建设,拓展“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秒批秒办”范围,实现“有事随时办、随身办”,并逐步实现“无感智办”。
同时,持续开发数字公共产品,加快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领域应用场景创新,不断提升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服务效能,逐步建成普惠化、智慧化城市服务体系。
“围绕惠企利民这一数字化变革的重要领域,我们还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基层减负两项工作,让更多群众企业享受数字发展红利。”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崇东介绍。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有力支撑。我市将全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全国“千兆城市”标杆,到2026年,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万个,数据中心智能算力占比达到50%。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升级,优化市政、交通、能源等领域的资源配置,持续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云、网、数安全。
强化数据要素赋能,我市将聚焦各领域对数据共享开放应用的实际需求,强化数据汇、治、用体系建设,探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运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此外,《规划》还围绕关键改革领域,确定实施先进制造升级、数字海洋创新、特色电商品牌塑造、“元宇宙+旅游”等八大工程,增强数字化转型成效。(来源:威海日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