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联播》头条播发:阿斯利康落户记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山东省十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为此,山东通过精准招商,不断吸引“链主”企业落户,借力发挥他们的行业引领作用,持续增援扩容朋友圈,不断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聚力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眼下,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项目总投资7亿美元,达产后每年可生产呼吸类药物达到5400万支。这也是跨国药企在山东建设的第一个生产制造业类项目。

青岛高新区投资促进部产业项目落地办公室主任陈培兴:“我们这个项目是阿斯利康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项目。从签约到可以正式具备开工条件,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把所有的手续全部走完,达到全球最快速度。”

阿斯利康是世界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总部位于英国,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先后建成三个生产供应基地,投资超过20亿美元。近年来,青岛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重点布局。得知阿斯利康要布局建设气雾剂工厂后,青岛高新区立即前去对接。而此时,无锡、杭州等11个城市也在与阿斯利康积极洽谈中。

青岛高新区投资促进部高级招商总监孔令营:“青岛市组建了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阿斯利康项目工作推进专班,集全市之力统筹推进项目的落地。比如,在项目的尽职调查过程中,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等20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对整个青岛高新区的人才配套、土地要素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详细的尽调,项目方也是高度的满意。”

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细致化服务让青岛顺利在十二进八、八进五、五进二的竞争中胜出。到了决赛阶段,阿斯利康提出设立一支基金,以便于产业生态和产业链的打造。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陈冰:“(基金)起到上下游产业链纽带的作用,这样能够和生态圈里别的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可以在一起更加能够抱团取暖,然后逐渐地能够形成产业的高地,而不仅仅是阿斯利康一家公司。”

通过设立基金招引,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这与青岛乃至山东的布局不谋而合。因此,山东决定由省市区三级引导基金共同出资,帮助企业快速启动基金组建程序。

山东省财政厅国有金融资本监管处二级调研员王晓琳:“政府引导基金主要是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优质资本来山东设立基金,为这个重大战略的落地实施、凝聚财政金融联动发展合力,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轮次沟通协商,阿斯利康青岛基金总规模设定为10亿元。其中,企业和中金募集50%,其余由政府引导基金承担,省级政府引导基金山东新动能基金将出资2亿元。

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二部部长郝喜良:“阿斯利康青岛基金是我们省级政府引导基金,以国际制药龙头和国内一线投资机构进行深度合作的有效探索。围绕阿斯利康山东项目产业链的上下游,开展投资招引、厚植阿斯利康在山东扎根的土壤,支持企业加快融合、落实落地。”

山东的诚意让阿斯利康最终决定落户青岛。为了推进项目建设,青岛高新区管委会专门成立了“落地办”部门,为企业量身定制详细全面、可操作的批前清单。与此同时,省药监局打通内部系统,抽调注册处、药品生产处、药品市场处等部门负责人成立临时小组,为企业快速办理相关证照。

阿斯利康中国生物制药业务总经理林骁:“从签约到拿地、到拿到生产许可,一年内全部完成,这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也体现了山东速度。”

山东速度也换来了阿斯利康的投桃报李,阿斯利康不仅在气雾剂生产项目上追资2.5亿美元用于二期建设,还把青岛确立为中国六大总部之一。接下来,阿斯利康将紧扣呼吸、罕见病两大疾病领域,在助力全面提升诊疗水平的同时,招引上下游企业在山东集聚发展。

阿斯利康中国生物制药业务总经理林骁:“这是我们持续在山东推动的产业布局,不光是生产基地,更是打造产业高地、学术高地,让更多的企业能够聚集在山东,成为我们未来在山东非常重要的贡献。”

目前,阿斯利康行业引领作用已经开始显现。珀金埃尔默、赛诺菲等多家外资龙头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企业已经向青岛抛出橄榄枝。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丁兆庆:“国际医药巨头阿斯利康成功落户山东,这充分体现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乐观的态度。同时,也表明他们对山东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对于山东来讲,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进一步围绕医药产业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做大山东的医药产业,为山东未来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