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建设|莱西市司法局强化四项举措守牢法援案件质量“生命线”

莱西市司法局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聚焦“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建设,强化四项举措,推动实现援助流程规范化、案件办理标准化、评查体系科学化,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持续提升,切实为困难群众获得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提供法治保障。

“制度化”实施案件评审,工作落实有章可循

全面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案件质量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照司法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标准,抽调17名执业5年以上的专职律师采取初评、复评和异议审查的方式,分组对随机抽取的72本法律援助卷宗开展集中评查。坚持客观公正原则。严格执行“一卷一评、每卷必评”评查制度,评审专家严格按照司法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从案件“全面履行告知义务”“及时有效约见受援人”“依法参加庭审活动”“有效提出法律意见”等方面对法律援助承办人员的办案规范程度、业务水平、执业纪律等工作内容进行全面体检打分,划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详细记录问题并确定案件评查等次。建立完善奖惩机制。评查结果将与评先选优、补贴发放直接挂钩并全系统通报,对卷宗质量低劣的法律援助承办人员及时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内不指派法律援助案件,要求期限内整改未达标的将不再指派法律援助案件。

“模板化”推行卷宗管理,法律援助提质增效

统一法律援助格式文书。根据司法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细化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程序,明确会见、阅卷、归档等环节规范化要求。规范使用15种常用法律援助格式文书、9种常用法律文书范本,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要求和办案程序规范,细化落实到办案格式范本中,实现案卷质量的标准化管理。创新“一案一袋”工作模式。以卷宗规范化管理为抓手,明确服务质量标准、统一案件卷宗目录,将所有办案所需材料与案件指派材料一同送达承办人,通过将指派材料全部入袋、一袋转交,引导承办人员强化责任意识、规范办理,从而倒逼办案质量的提升,为受援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

“一体化”开展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建立跨地区协作机制。“双莱”地区法律援助中心密切沟通,合作共融,通过召开案卷质量评审会议、双向交流参观活动、法律援助线上转接办理等方式,打破法律援助区域限制,加快异地同办步伐,在“双莱法律援助一体化”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果。观摩交流促提升。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双莱”一体化案件质量评审观摩会议,两地法律援助中心挑选部分优秀法律援助案卷互换学习,就两地案件办理流程、法律文书制作、档案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评比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强化案件质量监管。沟通研讨谋发展。以双莱合作法律援助案件为切入点,共同探讨“双莱法律援助一体化”发展趋势,提出了创新工作形式,构造法律援助全方位“一体化”的合作建议,突破办案局限,丰富“双莱法律援助一体化”内涵,将合作领域逐渐扩充到志愿服务、加强宣传、律师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异地协作同办,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常态化”落实案件回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建立全流程回访工作机制。树立“事前预防、事中跟进、事后稳控”工作目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要求,重点围绕访质量、访作风、访效果三个要素常态化开展案件回访,将监督贯穿法援案件办案全过程,案件办理质量和效果实现双提升。法援案件回访形式灵活多样。鼓励回访对象对法律援助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建议,通过电话回访、登门走访、庭审旁听等形式,推进本年度受理案件案前、案中、案后全面回访。扩大回访对象范围,常态化征询公检法等相关部门意见,法律援助回访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全过程听取受援人意见建议。全方位管理案件受理、办理过程、案件办结情况,对受援人提交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反馈表》登记建档,认真查摆问题并从严落实整改,确保承办律师尽职尽责,杜绝敷衍懈怠、索取财物等违规行为,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突破实现法援案件“零投诉”“零纠纷”。

撰稿/校对:张继文、尚云飞,张艳霞

编辑:徐绍阳

责任编辑:李昊

审核:刘春颖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