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清明节气之后五日,阳气逐渐升发,白桐花开始绽放;二候田鼠化为鴽(rú),再五日,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鹌鹑类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三候虹始见,又五日,雨后的天空则常常可以见到彩虹,这是因为阴阳之气交会,阳光从薄薄的云层或雨雾中穿出而形成的。
清明除了作为自然节气,用以指导农事,也是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这期间,除了讲究祭祖扫墓、禁火寒食外,还有踏青、郊游、荡秋千、插柳、拔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细雨落花,燕子来时。“清明”对于国人,除却节气之说,更有奉献与感恩、缅怀与眷恋、过往与未来之意。作为党员干部,当此契机,应以敬畏之心寄托哀思、追忆先烈,在感悟传统文化中增强家国情怀,在感受明净春光中怡情养志,廉以修身、俭以养德,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以廉洁本色做好各项工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