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还强调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围绕推动“四链”融合发展,把产才融合作为发力点和突破口,通过重点产业全产业链聚集发展布局人才工作,加大产才融合力度,推动形成“产业引聚人才、人才赋能产业”的良好局面。
聚焦产业发展供需,厚积产业动能驱动产才融合
聚焦产业培育和企业发展供需,提升产业培育、企业发展与人才工作的“适配度”,加快推动产业、人才资源优势向创新发展优势转化。
针对夯实育才根基,构建高成长性企业方阵。优化布局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6条重点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加快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十大产业园区,形成“一区、六链、十园”相互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力引“链主”、强“链条”。2023年以来,2家龙头企业已通过上市辅导验收,引进“链主”项目、“旗舰”项目7个,亿元以上延链补链强链项目72个。医药科创园由国有公司建设,重点招引药品持有人入驻园区,孵化医药产业项目,构建形成以“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方阵。为核心的高成长性企业,编制产业链“引才地图”,着力把人才发展融入产业发展布局,为产才融合提供充裕载体。
针对产业发展需要,布局定制人才政策。针对产业不同、政策需求不同的实际,注重普惠性政策与精准性政策协同发力。制定出台《新时代沂南人才工作八条措施》《关于加快工业强县建设若干政策》《沂南县加快宠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支持政策》,在强化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激励、促进产业高端人才集聚、加快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提出更加有利于化解产业“堵点”、人才“痛点”的政策,2023年累计兑现各类政策奖励资金2600余万元,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链主”企业和高端人才项目实行“一事一办”,实现对产业人才集聚的精准支持。
针对关键技术需要,提供助企精准服务。以解决问题成效为衡量标准,按照“政府搭建平台、用人主体唱戏、供需双方对接、市场化运行”原则,依托12家驻外招才引智工作站、县人才工作集团、县人才协会、专业猎头机构等搭建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全力放大“葡萄串效应”,通过“以才引才、以才荐才、以才聚才”等方式,助力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等顶尖高校院所协同开展技术创新,教授专家提供科技研发和技术改良服务,推动产业提挡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依托现代高效农业、高端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吸引5名院士及团队集聚企业创新解决技术需求。
聚焦释放人才效能,推动人才优势带动产才融合
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创新,聚焦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着眼发挥人才的实际效能,积极探索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新路径,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人才效能充分释放,最大限度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创新优势、发展优势。
构建“一轴两翼三支点”体系,实现人才工作齐抓共管。坚持党管人才,建立人才工作协同发展机制,强化产业主管部门抓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职责,全面构建“一轴两翼三支点”的工作格局:即以党管人才为轴,以“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为翼,组织部门统揽人才队伍建设、人社部门统揽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科技等产业相关部门分别负责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期中与期末,过程与结果相对应的常态化考核机制,配套以“周、月、季”定期调度相对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切实做到产业布局、项目推进、人才引育互融互促,实现全线推进、同向发力。推动人才工作责任全面覆盖、层层传导,形成一级抓一级、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实施产学研耦合工程,实现校地行企合作同频共振。推进“名企+名校”协同创新发展,打造“高校院所+产业基地”模式,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鼓励头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校地行企”四方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应用型硕博研究生,实现学校与企业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围绕“精准对接一批高校、吸引集聚一批青年人才、建成一批教学实践基地、引进一批创新创业项目、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队伍”等五个一目标,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40余所高校院所,山东省电子商务协会等20家协会、商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42个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引进帮扶专家180余名,2023年成功入选2个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不断拓展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新模式。
聚力汇聚智力资源,实现借脑借智架梯登高。坚持以“抓人才、强创新、促发展”攻坚突破行动为统领,坚持“不为我有、但为我用”抓好常态化柔性引才,以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为牵引,将院士专家等智力资源、优质项目引进来,推进人才引育创新提升。利用双向技术转移、组建“科研飞地”等形式,引导、鼓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在重点区域、城市布局“人才飞地”,嫁接高端智力要素,发挥人才智力支撑产业、项目发展和重大产业、项目集聚人才的互补作用,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实现技术创新与科研人才、科研团队的良性互动。
聚焦产才平台赋能,配套服务拧紧产才融合链条
加快构建“分门别类、定位清晰、梯次支撑、衔接有序”的创新平台体系和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打造优质平台集聚优秀人才,为产才融合提供全方位、全周期赋能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人才干事创业动力,构建吸引人才乐业安居的良好生态。
聚焦科研平台赋能,扩容创新创业载体。加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力度,依托双创科技园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创平台,不断集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3年新增7家省级重点人才引领型平台,双创科技园区获批省级数字经济园、市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持续推进与省内外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新增6处技术研究中心,努力打造一批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研发平台。
聚焦金融平台赋能,助力人才双创保障。为帮助解决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不到”等问题,通过打造“创业金”育种、“人才贷”墩苗、“产业基金”加速,补齐产才融合发展的金融赋能链条。聚焦初创期、成长期人才项目发展,以“拨改投、拨改转、拨改贷”等创新支持方式进行市场化股权投资,拉动社会资本加入,实现财政支持资金的循环、可持续使用。聚焦快速成长、壮大期的人才创办企业项目发放人才贷3200万元,通过代投代建、入股参股提供融资服务,新招引的11个过10亿元项目得以顺利落地并实施。设立了5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16.7亿元的项目基金,为20个成长性企业和项目投资3.9亿元,撬动社会投资8亿元。
聚焦对接平台赋能,助力资源要素互联互通。打造线下对接平台,为联络对接各类人才创造条件机遇,为人才引进积蓄资源、拓展渠道。“精准化”对接引进产业人才,连续2年举办“智汇沂南创新发展”大会,邀请300余名与县域产业发展关联密切的各类人才参加大会,通过项目招引、信息发布、理论研讨、现场调研等复合型方式,展示了沂南发展的清晰路径和图景,招引了一批高质量的项目和高素质的人才,共签约项目98个,累计总投资417亿元,各类人才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加工、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面对面交流座谈、实地调研,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把脉问诊、出谋划策,推动技术、项目和人才资源落地沂南,助力沂南高质量发展。大会常态化设立对外联络处与参加活动的人才建立经常性联络关系,持续挖掘合作机遇,逐步积累基础、培育形成优势。拓展线上对接平台,开发沂南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四链融合”数据服务效能,产业、人才等技术、服务需求即时受理率、按时办结率达100%,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综合性平台资源支撑,不断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拓宽引才渠道,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来源:人才临沂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