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建设|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聚力“三化”建设构筑法治宣传工作新格局

今年以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动顺应新形势对法治宣传工作的新要求,以聚力法治宣传工作“三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打造法治宣传品牌,实现以“小载体”撬动“大宣传”的法治宣传实践效果。

一、聚力法治宣传模式规范化,提升法治宣传工作质效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法治宣传工作流程》《法治宣传工作评价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法治宣传工作的目标任务、内容和形式,从制定计划、方案到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对开展宣传活动的各环节进行规范,加强法治宣传活动的全程管理,确保宣传工作的质量。二是加强法治宣传产品设计。既有分行业、分年龄、分层次定制“套餐”的“精准式”普法,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有不同的宣传内容;又有结合群众需求清单,实行“你点单,我来讲”的“菜单式”普法,在崂山区麦岛小学开展了校园安全主题宣讲,在金家岭街道颐都社区开展了遗嘱公证主题宣讲,增强了宣传工作效果。三是建立公众反馈机制。每次活动后征询合作方、现场参与群众意见,根据公众反馈信息不断调整优化工作内容和方式,提高了宣传工作效能。

二、聚力法治宣传队伍建设正规化,提高法治宣传工作能力

一是加强法治宣传队伍建设。成立青岛市公共法律服务志愿队,遴选公证、司法鉴定、律师中的专家骨干作为志愿者,保障了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定期为法治宣传队伍提供法律知识和宣传技巧的培训。提高志愿者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三是加强协同合作。联合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开展“送法进机关”“红领巾大讲堂”等主题宣传活动50余次。联合颐都社区与市军休中心开展了以遗嘱继承、家事公证为内容的主题讲座3次。联合麦岛派出所、崂山消防开展了“法律进校园”活动3次。联合市北区法律援助中心、崂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开展主题宣传活动5次。

三、聚力法治宣传载体数字化,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

加强构建集新闻、网络、移动端、微信、屏幕于一体的全媒体全数字法治传播体系,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一是强化新媒体平台建设。通过“青岛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青岛法律援助”微博常态化开展工作动态、案例解读和法治资讯服务,微信、微博发布各类法治宣传信息926条。二是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制作并发布了20余条贴近生产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教育短视频。三是研发智慧公共法律服务数据平台系统。向群众直观地展示公共法律服务的工作成果。四是通过中心大厅LED宣传屏、电视屏、自助终端机滚动播出法治资讯栏目、提供自助服务,依托热线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五是加强与青岛地铁集团的公益宣传合作。通过地铁电视展播“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公益宣传短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就在身边。


撰稿/校对:王焱、王生

编辑:徐绍阳

责任编辑:李昊

审核:刘春颖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