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聊城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3-2027)》
党组书记、局长 周江涛
一、充分认识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文明素质等进行系统化、全方位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社会共建共享、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发展全域旅游,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对于我市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提质增效、品牌形象深化提升,推进我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我市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战略叠加带来新优势。黄河大运河交汇造就了聊城通南北、达东西的特有文化气质,随着国家重大战略的叠加,依托区域内丰厚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两河特色旅游带正在加速构建。刚刚开通的郑济高铁也将改变原有的交通运输格局,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聊旅游,将我市文旅客源市场从济南、郑州等临近都市圈延伸至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型城市。空间距离的缩短,还可以有效打破地域限制,有利于联合沿线城市共同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线路,进行旅游策划和营销,实现“连点成线、以线带面”的共赢发展模式。
2.查找自身问题和不足。我市旅游资源禀赋不高,缺乏名山大川、世界级人文资源等吸引物;资源转换不足,旅游产品业态缺失、层次不高;社会合力不足,主动“+文旅”的意识还未形成,要素保障还不健全等。整体来看,主要体现在缺乏四个“核心”:一是缺乏核心产品。二是缺乏核心市场。三是缺乏核心企业。三是缺乏核心企业。
三、切实做好全域旅游工作
我局将按照《规划》要求,积极推动各县区以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旅游景区提质改造升级,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文旅融合的旅游产业体系,包括以新业态培育和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的核心吸引物体系构建,促进全产业要素融合延展,突出工业、农业等优势,加强上下游产业联动;建设全面优质的旅游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包括旅游信息咨询、旅游安全保障、旅游交通便捷、旅游便民惠民、旅游行政服务等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健全综合的旅游管理体制,加快四大改革创新,实现多规合一,加强人才、土地、资金三个方面的政策保障;推进全域城乡环境整治提升,构建开放的旅游营销体系,全面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形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