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3年,市北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向好。
    一、全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解决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突出问题
    一是用好督察利剑。印发实施《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推动大气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区域联防联控,成立联合督导检查组,开展扬尘问题现场督导检查12轮次,确保大气污染整改成效。二是握住考核“指挥棒”。通报22个街道2022年度空气质量考核成绩,细化量化2023年度《市北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三是加大能源结构优化。增加清洁能源供给,率先完成供热项目煤改气环评审批工作,实现清洁取暖。1至10月份,市北区PM2.5浓度为26μg/m3,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3%。
    二、聚焦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关键症结问题,持续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监管
    一是用好制度,形成各方合力。严格落实辖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制,明确“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责任体系,统筹水污染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区环委办和区河长办牵头作用,常态化开展污染防治指导和检查工作。印发《市北区关于推行湾长制加强海湾管理保护的方案》,扎实做好入海河流总氮水质保障,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销号,总氮指标稳定改善。二是科技助力,突出精准治污。用足用好“智慧海湾”管理系统,区级、镇街级巡湾110次,发现的10起问题均按期整改完毕。部署张村河-李村河市北段入河排口视频监控,联网市北区“企业环保码”平台,强化水质分析预警以及汛期水环境监管,实现水质超标、预警、溯源全链条管控。1-10月份,李村河国控断面稳定跃升地表水Ⅲ类,张村河、海泊河各断面实现达标且整体跃升,全市排名并列第一。
    三、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有效保障
    一是加强污染土壤动态监管。严格落实《青岛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重点监管单位源头预防、建设用地准入、调查质量控制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稳步推进,青岛能源泰能热电有限公司燃机项目地块、青岛东风化工有限公司开封路23号地块,先后移出污染地块名录。二是有序推进土壤修复项目。建立健全了生态环境、自然规划、工信、城市建设等多部门土壤污染防治运行工作机制,对全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拉网式全面排查,根据各地块用地时间,制定倒排工期表,结合实际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研究调度污染地块修复进展情况,建立即时联络机制,每天调度土壤修复进度,推进土壤修复进度,进一步明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监管范围、要求和职责。市北区共投入治理修复资金5亿余元,完成了7个污染地块土壤修复治理工作。三是是持续抓好土壤修复过程监管。严格落实污染土壤转运联单管理制度,加强污染土壤跨区域运输处置监管,修复过程二次污染得到有效防控。精准指导5个地块做好土壤污染修复、风险管控、修复方案等工作,有效保障辖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安全,助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有序开展。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