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经济加快恢复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信用处会同相关处室单位充分利用信用监管相关政策,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研究起草了《关于开展信用提升行动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拟通过信用助企举措,助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一、起草原则
在文件起草过程中,一是坚持目标导向。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市场主体发展要求,创新运用信用监管工具,打造精准高效和包容审慎的信用监管机制,为守信市场主体提供更宽松的监管环境,充分发挥信用机制对优化营商环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市场主体普遍关注的信用监管包容、信用惩戒救济、信用正向激励等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信用举措,在提升信用监管效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增进市场主体权益。三是坚持借鉴创新。坚持“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对标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外省(市)先进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开展具有山东特色的信用应用场景,进一步完善信用监管机制,提升信用建设水平。四是坚持注重实效。注重把信用提升行动与助力市场主体发展相结合,融入信用监管日常工作,把握时度效关系,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二、主要内容
文件从6个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一是开展信用培育工作。共5项措施,通过加强守信经营指导、开展失信警示提醒、推行便企信用承诺、开展信用园区试点、推动信用场景创建、提升涉企数据质量等措施,加快信用环境塑造,提升市场主体诚信意识和信用合规能力,形成守信重信的市场氛围。二是提升市场主体年报便捷度。共3项措施,深入推行年报“多报合一”,减轻市场主体多头报送负担;提高年报智能化水平,自动采集往年年报信息,降低市场主体重复填报负担;实施精细化管理,减少个体工商户年报事项,分类分时引导主动年报,提升年报服务满意度。三是建立信用监管包容机制。共4项措施,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实施“触发式”检查;建立信用缓冲机制和抽查容错机制,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中,对地址失联、一般公示信息有误的市场主体,限期改正可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推行“初违不罚”,对初次未年报的市场主体,给予3个月不予处罚期。对轻微差错且及时改正的市场主体,抽查结果可按“未发现”问题进行标注。四是实施守信正面激励。共2项措施,通过多渠道选树诚信典型,在省长质量奖和“好品山东”等评选活动中,对信用良好的企业予以考量。在“政银合作”,优先提供信用状况良好市场主体信息,提高守信市场主体获得感。五是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共4项措施,建立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路径、确定仅公示3个月较低数额罚款标准、明确抽查检查结果信息公示期限、实施全流程网上信用修复,帮助市场主体重塑信用、恢复正常经营。六是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共2项措施,围绕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监管制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不同方式开展广泛宣传活动,带动形成“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社会氛围,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社会共治格局。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