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府发〔 2023〕 1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内江新区、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接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川府发〔2023〕16号)精神,稳步扩大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以下简称协同改革先行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努力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协同改革先行区,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关于开展自贸试验区对标领航行动部署,切实贯彻落实好市委八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有关要求,聚焦制度型开放,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标先进地区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开放型经济集聚发展,助力加快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建设,有效提升协同改革先行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质量和水平。
(二)目标定位。到2027年,初步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投资、贸易、跨境资金、运输往来、人员进出、数据流动等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主要开放型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协同改革先行区前列,建成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协同改革先行区。
二、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创新
(三)提升贸易自由化水平。主动对接进出口企业,精准提供外贸政策指导、宣传等帮扶举措,引导企业充分享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做好进出口企业走访调研、服务咨询等,共享贸易措施最新动态。落实跨境电商海外仓货物出口退(免)税政策。积极申报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搭建跨境电商发展平台。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业务模式和监管方式创新。探索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纠纷在线争端解决机制。推动协同改革先行区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稳步增长。〔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内江新区管委会、市法院、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内江海关。(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四)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抓好宣传服务,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覆盖率。提升蓉欧公用型保税仓库运营效率和监管服务水平。协调成都海关,在查验通关方面,探索建立绿色通道。加大对外贸企业的信用培育力度,使更多符合认证标准的外贸企业成为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到2027年,力争培育AEO海关高级认证企业2家。(责任单位:市口岸与物流发展中心、内江海关、内江新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内投集团公司)
(五)用好原产地规则。积极指导企业申办各类原产地证书,用足用好原产地规则。大力宣传贯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关税减让、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政策,指导企业用好分国别、分产品、分商品关税减让清单,指导企业用好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原产地自主声明便利化措施和经核准出口商制度,推动优势产品出口和高技术产品及高质量消费品进口。(责任单位:内江海关,市商务局)
(六)提升税收服务管理水平。大力推广多元税收担保模式。推出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智能辅助申报服务。推广无纸化办税,海关监管区内推广减免税无纸化办理及出口原产地证书、税单等企业自主打印,实现减免税无纸化办理全覆盖。(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内江海关)
三、营造开放公平的投资环境
(七)打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严格落实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用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工作,全面清理外商投资准入不合理限制。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外商投资规则,及时清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对新出台政策严格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加强反垄断执法透明度建设,做好案件信息公开,推动以案释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合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局、市商务局、市法院、市司法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金融工作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税务局)
(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树立“非禁即入”审批许可理念,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市场主体登记制度和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探索知识产权保护、侵权执法、维权援助等新路径和新模式,探索开展“一站式”跨境法律服务相关业务。探索设立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分支机构联络点,推进数字化法务体系建设,构建“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平台,助力企业“走出去”。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商事登记确认制,加大减证并证和简化审批力度,协同改革先行区涉企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责任单位:市营商环境办,市市场监管局、市法院、市司法局、市政务服务局)
四、探索对接国际运输管理制度体系
(九)加快推进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加快编制、实施《内江建设区域物流枢纽战略规划》。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加快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筹建综合保税区;提前布局贸易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监管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融入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建设,加快建设成渝东盟国际商贸城等项目,建设中国—东盟物流贸易对接基地,全力争创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责任单位:市口岸与物流发展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内江新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经济合作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内江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江监管分局、市国资委、内江海关、内投集团公司)
(十)积极对接国际多式联运规则。积极融入全省“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建设内江智慧物流平台,为协同改革先行区内主导产业和跨境电商提供个性化供应链服务。积极探索对接国际物流枢纽供应链服务创新。强化公铁水空联运联动高效衔接,积极探索融入与成都、重庆海运集装箱和铁路集装箱的共享和调拨规则并探索在内江设立集装箱固定还箱站。(责任单位:市口岸与物流发展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内江新区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国资委、内江海关、内投集团公司)
(十一)培育拓展跨境公路货运业务。加大对重点龙头货运企业调研指导,精准宣传国际公路运输公约(TIR)和大湄公河次区域(GMS)两大国际公路运输公约核心规则。鼓励本土国有企业拓展跨境国际公路货运业务范围,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际道路运输。积极对接省港投集团等头部企业,探索运行至东南亚、至欧洲等跨境公路线路。(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口岸与物流发展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税务局、市商务局、市经济合作局、内江新区管委会、内江海关)
(十二)强化对外铁路通道建设。全力建设内江国际物流港铁路专用线项目,加快推进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积极推动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扩能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泛亚铁路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强与成渝地区、北部湾、昆明(磨憨)等沿海沿边沿江口岸的合作,建设四川南向班列集结中心,推动内江国际班列常态化开行。(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口岸与物流发展中心、内江新区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经济合作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内江市分行、内投集团公司)
(十三)加快完善航空运输服务。推动内江机场建设,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完善临空物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内江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依托内江国际物流港加快布局航空物流业务,鼓励蓉欧公司、天润商贸等企业拓展航空物流产业,探索在天府国际机场设立运营部,开展航空货代、货运包板等业务,推动外贸产品在内江集货、报关、查验,通过天府国际机场航空运输,更加便捷“走出去”。(责任单位:市口岸与物流发展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合作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国资委、内江海关、内投集团公司、内江路桥集团公司)
五、健全推动重点产业开放发展制度体系
(十四)培育开放型主导产业。围绕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目标,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在“页岩气+”“钒钛+”“甜味+”“装备+”及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4+2”产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发力。推动协同改革先行区经开区片区打造中国西部光电显示产业集中区,协同改革先行区高新区片区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成渝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市中区城南新区片区建设新经济产业园,内江新区发展现代物流。大力发展外派劳务、跨境电商等“电商+”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各协同改革先行区(经开区、高新区、市中区城南新区)每年技改投资增长8%。(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各协同改革先行区片区、内江新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十五)扩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国际协同创新合作。落实好科技创新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创新成果引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内江海关、人行内江市分行,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合作局、市政务服务局、内江新区管委会)
(十六)深化跨境金融改革创新。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向纵深发展,支持“专精特新”和优质中小企业壮大。优化跨境人民币结算单证审核方式,落实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举措。深化和完善跨境金融服务,加强汇率避险政策宣传和引导工作,建立健全汇率避险“政银担”协作机制。围绕协同改革先行区的重点产业,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持续深化银政合作互促共进工作,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推动市内金融机构在协同改革先行区片区设立营业分支机构或服务点位,争取更多市场主体、更多重点项目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人行内江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江监管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内江新区管委会、内江海关、内投集团公司)
(十七)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拓展新药合同研发外包业务,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管理体系改造。争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医疗器械)试点。争取对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药品和医疗器械开展保税仓储。(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内江海关)
(十八)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创新。抢抓政策机遇、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在个人信息保护、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金融科技与电子支付等领域推动数字贸易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数字教育、数字文创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争取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大数据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教育体育局、市金融工作局、人行内江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江监管分局、市国资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内江海关)
六、完善人才引进和管理服务
(十九)优化外籍人才引进和管理服务。支持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内急需紧缺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等来内工作。落实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政策便利化措施。服务川渝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联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
七、强化组织保障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工作机制,发挥自贸办统筹谋划、综合协调职能,强化集成攻坚组牵头单位牵头作用,牵头集成推动跨区域跨部门重大改革事项。
(二十一)健全高水平开放协同机制。积极融入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利用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发展联盟平台资源,与其他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联动推进贸易投资、物流枢纽、产业发展、开放平台、营商环境5大领域的协同改革、开放合作。积极承接川渝自贸试验区产业转移,促进合作共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构建政策协同、机制协同、监管协同的协同开放经济区。
(二十二)防范化解风险。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推进制度型开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重大政策措施试点工作。适时开展投资、贸易、金融开放、数据流动等领域调查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二十三)优化督查评价。建立跟踪问效工作机制,动态掌握改革试验任务开展落实情况。强化容错纠错有关措施落地落实,旗帜鲜明为担当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
内江市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29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