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23)在阿联酋迪拜闭幕。本届大会完成了新一轮对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的修订,在6G、北斗短报文、卫星频率轨道资源、后续大会议题设置等四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确定了未来5—10年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先方向。
据悉,新一轮《无线电规则》的修订,就新增IMT(5G/6G)频率划分、全球水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新增卫星系统、高空平流层电台、星载航空专用通信、无人机卫星测控、空间天气传感器、空间业务规则等议题达成了共识,以支持技术创新,深化全球连通,强化海上、空中和陆地安全,促进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公平获取和高效利用。
中国WRC-23无线电频谱事务特使、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中国代表团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出色表现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
据介绍,大会取得的成果主要包含四方面:一是为支持6G发展,在中国的主要推动下,全球大部分国家新划分了6425-7125MHz共700MHz带宽的中频段6G频谱资源。
二是北斗短报文系统加入全球水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后续北斗短报文系统早日开通全球水上遇险与安全系统服务,提升国际海上遇险救援和安全通信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卫星频率轨道资源使用管理的国际规则不断完善。大会在低轨卫星轨道容限、大规模低轨星座分阶段部署、保护静止轨道卫星的磋商机制,Ku、Ka频段动中通地球站,以及星间链路频率划分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决议,促进卫星频率轨道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和高效使用。
四是在我国的积极推动下,大会为2027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设立了手机直连卫星和S频段非地面网络频率使用议题,以适应6G天地一体化国际移动通信发展需求;设立了月面通信、射电天文宁静区保护、卫星地球探测等科学研究议题,促进卫星遥感和空间科学发展。
大会的成果还包括:在世界或区域范围内为IMT(5G/6G)新增划分了包括3300-3400MHz、3600-3800MHz、4800-4990MHz和6425-7125MHz频段(6GHz)的频谱资源;为更好开展沙漠地下水、沉积物和极地冰盖等探测,对40-50MHz频段范围内星载对地探测雷达新增了卫星地球探测次要业务频率划分;为提升空间科学业务研究的数据回传效率和应急处置能力,在14.8-15.35GHz频段新增空间研究业务主要划分;为准确开展气象预报和应对气候变化,在239-247GHz频段新增卫星地球探测业务(EESS)(无源)主要划分,用于开展冰云探测;为保护36-37GHz频段卫星地球探测业务免受非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固定业务空间站的影响,规范了37.5-38GHz频段非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固定业务空间电台;为持续弥合偏远和农村地区的数字鸿沟,确定了2GHz和2.6GHz频段用于高空平台电台的IMT基站(HIBS);为促进非安全航空应用,通过了15.41-15.7 GHz和22-22.2 GHz频段新增航空移动业务划分;为加强飞行员和空中交通管制员在海洋和偏远地区的地空专用通信,为低轨航空卫星移动业务划分了117.975-137MHz频段新频率;并加强了1240-1300MHz频段内业余业务和卫星业余业务频率使用对同频段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的干扰保护。此外,大会还允许41个国家获得新的可用于卫星广播的轨道资源,有效推动了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公平、合理开发利用。
大会闭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谢远生经授权代表中国主管部门签署了国际电信联盟“2023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最后法案”(World Radio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2023 Final Acts)。
来自国际电信联盟163个成员国主管部门,亚太、欧洲、美洲、非洲、阿拉伯、独联体等6个区域电信组织,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和知名企业的39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创历史新高。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