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做客我们访谈间的是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李淑华同志,今天就“创新三审协同机制 凝聚审计监督合力”这一主题与大家进行沟通和交流。李局长,您好。
李淑华:主持人好,各位朋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次访谈节目,我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审计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各级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情况高度重视。围绕今天的访谈主题,我们想了解下三审协同创新工作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
李淑华:自2018年审计署11号令颁布以来,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日益深化,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加深,但监督合力尚未有效形成,并且都面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国家审计任务越来越重,尤其是市县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审计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二是内部审计质量不高,迫切需要提质增效。多数基层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不健全、审计业务不规范、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审计发现不了问题。2022年德州市开展内审项目共计2887个,审计发现问题3677个,平均每个审计项目发现问题仅为1.2个,大量审计项目零问题,内部审计的源头监督和审计前哨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三是社会审计亟需转型发展。社会审计人员财会专业能力是强项,但其审计思路往往侧重于会计报表审计,对政策缺乏研究,在审计目标、思路、标准等方面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差异很大。从基层调研看,内审部门普遍反映聘用社会审计开展的审计项目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侯凯审计长也强调要进一步改进审计组织方式,同时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因此,开展“三审协同”工作,推动三大审计主体相向而行、同向发力、协同发展,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要求和审计署的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实现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体系监督合力的内在要求。
主持人:感谢李局长的介绍,今年是审计机关成立四十周年,国家审计作为主导力量,是如何推动三审协同工作开展的呢?
李淑华:为了解决内部审计作用发挥不到位、社会审计效果不佳等关键问题,德州市自2022年7月开始,尝试利用国家审计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主导内部审计实现与国家审计同谋划、同部署,带动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并引导社会审计积极参与内部审计工作,“三审”协同发展开局良好。我们坚持“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开、深化提升”的原则,通过3个阶段推动该项工作。第一个阶段,2022年7月至年底,在市本级和3个县市区开始试点,探索三审协同的实施路径。第二个阶段,2023年上半年,总结试点经验,对三审协同进行顶层设计,推动市政府出台制度文件,并在全市11个县市区全面推开。第三个阶段,2023年下半年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市委审计委员会对三审协同工作的领导,出台系列配套措施,推动三审协同工作走深走实。
主持人:作为一项创新工作,三审协同工作机制是怎么保障的,李局长,请您介绍一下。
李淑华: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好三审协同创新工作的机制保障:
(一)坚持政治统领,把牢正确政治方向。经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研究审议,于今年3月14日,出台《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协同机制的意见(试行)》。8月16日,市委审计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三审协同创新工作走深走实的意见》。两个意见的出台为三审协同工作搭建起顶层设计框架,将三审协同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市县两级建立由党委审计委员会副主任兼任领导小组组长、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兼任副组长的三审协同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审计机关分管内部审计指导监督工作的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三审协同工作开展。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成立秘书二科,具体组织落实市委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坚持制度引领,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三评三推”工作机制。一是对县级审计机关进行评议,推动三审协同创新工作市域全覆盖。出台《德州市县级审计机关三审协同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县级审计机关三审协同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涉及5个方面28项工作内容。二是对内审单位进行评优,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提档升级。研究出台《德州市内部审计工作示范单位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德州市优秀内部审计项目评选办法》,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内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三是对社会审计进行核查评价,推动社会审计服务质量提升。出台《德州市社会审计机构审计报告核查管理办法》,加强审计机关对社会审计报告核查工作,严格履行审计机关法定职责。要求内审单位对所购买的社会审计服务加强质量监督,对所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确保实现审计目标。
(三)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夯实三审协同工作基础。三审协同工作的主导在审计机关,但核心环节在内部审计。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单位,在本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截至目前,全市761家单位成立了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其中631家部门(单位)明确了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机构,130家规模较小的单位明确了内部审计人员,全市内部审计人员总人数达到2439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数量比2022年底分别增长28%和22%。
主持人:感谢您为大家介绍了三审协同工作开展的情况和成效,三审协同工作的现实作用和未来展望我们审计局是如何打算的呢?
李淑华: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初步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三审协同工作体系,三大审计监督主体的工作联系更加密切,工作步调更加一致,审计监督体系的监督合力日渐显现。党委审计委员会进一步强化党对内部审计的领导;由国家审计主导,实现了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业务工作的更加深入的指导和监督;调动社会审计力量紧跟审计工作主旋律,使整个审计监督体系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主动性更强、契合度更高。同时,还促进了三审各自实现新的发展。对于国家审计,将大量的基础性监督工作交给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来完成,审计人员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政策落实、重大风险防控、重点民生保障、体制机制运行等重要审计领域,集中精力开展研究型审计,积极发挥国家审计在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的作用。对于内部审计,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已有20余家社会审计机构主动申请加入内部审计协会,并强烈要求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加强对社会审计人员的培训,以更好满足三审协同工作的需要。
三审协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一是聚焦推动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细化、实化、制度化,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二是聚焦审计全覆盖,以审计机关重点监督带动审计监督体系全面监督,深入提示重大经济风险隐患,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三审协同更好服务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聚焦权力规范运行,凝聚审计监督体系的监督合力,坚决查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以及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四是聚焦审计整改,合力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五是聚焦队伍建设,培养审计职业精神、提升审计专业能力,打造审计“特种部队”。
三审协同是一项创新工作,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我们将继续深入实践,努力健全完善三审协同工作机制,促进三审协同不断走深走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经验。
主持人:好的,感谢李局长的介绍。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再见。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