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循法而行、依法而治为目标,按照“三提三敢”要求,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局被自然资源部确定为基层法治联系点;全省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工作会议在聊城召开,我局作经验介绍。

一、强化组织领导,筑牢自然资源法治工作保障

(一)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细化主要负责人职责。局主要负责人坚持对法治建设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研究、安排部署法治工作10余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及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将全局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健全法治工作推进机制。制定2023年法治工作要点和自然资源政策法规普法方案,将法治工作纳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年度重点任务,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机构是主体、法规机构要统筹”的法治工作机制,有序、有力的推动法治工作开展。深化年终述法制度,召开领导干部年终述法会议;制定全市自然资源法治建设指标体系,逐项分解任务、明确具体机构,以考核推进法治工作落实。

(三)突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一是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普法。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制定2023年党组理论中心组年度理论学习方案,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讲”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组织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会,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局主要负责同志坚持讲法课,为全市600余名组工干部、150余名党校进修班领导干部专题讲授自然资源政策法规,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能力。二是坚持政策培训提高能力。在市委党校连续举办两期自然资源政策法规培训班,内容包括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用途管制、森林资源管护等方面,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各乡镇设分会场近300场次,培训村级负责人员1.6万余人次,首次将自然资源最新政策法规直达村级一线,有效提升村级负责人员政策运用和把握能力。三是坚持常态化学法强化运用。编制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法律法规应知应会清单、耕地保护知识手册,订购《自然资源相关政策解读》等法治学习资料,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持续利用机关LED大屏播发“政策都知道”,开展“每月开讲”政策解读,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推动庭审观摩系统内全覆盖,筑牢依法行政思想防线。

二、完善制度建设,夯实自然资源法治管理基础

(一)积极推进地方立法工作。严格执行立法工作程序,提升立法质效。多次召开《聊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立法论证座谈会,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多地开展立法调研,公开征集公众意见,修改完善立法草案,完成草案送审稿的合法性审查初审,现已将立法议案提请人大一审。

(二)健全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落实《规范性文件制定办法》,对《聊城市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审定办法》等2个规范性文件开展全流程合法性审查,严格执行公开征求意见、制定前评估、公平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查、集体审议决定等制定程序。采取集中清理和专项清理相结合,常态化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确保应清尽清、应改尽改、应废尽废,清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三)依法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在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前,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组织专家评估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开展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率、集体讨论率、社会公开率均达100%,提升决策质效,保持政策稳定性。今年,共作出创新简化控规、科学绿化方案等2个重大行政决策。

三、坚持依法行政,提升自然资源法治工作实效

(一)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持续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执法案件质量评查,施行“每月开讲”制度,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开展“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随意处罚”攻坚行动,出台行动方案、制度年度检查计划,推动部门间联合检查、局内综合查一次,除对特定对象的日常巡查外,行政检查频率明显下降,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放管服改革再深入。出台《聊城市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审定办法》,全面推行拿地前定规划、列清单编规划、限时间审规划、小项目免规划等举措,节约企业成本;持续常态化开展“一把手两换位三体验四提升”活动,对294项政务服务事项开展活动150余次。二是不动产登记流程再优化。全面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市城区办理业务86宗,涉及总房款近1亿元;创新开展地下车位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成市城区22个商业及住宅小区的地下车位的首次登记;开展不动产登记“零材料、无纸化”改革,颁发全市首本三维不动产权证书、地下空间不动产权证书,完成不动产登记自动审核6813宗;成立房屋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协调机制工作小组,推动解决363个“办证难”问题小区,惠及群众81782户。

(三)构建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制定《聊城市自然资源信访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依法分类处置信访案件;印发《聊城市自然资源领域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行动(2023-2025)实施方案》,将73件信访积案进行领导包案,督导案件化解。落实负责人出庭应诉、出庭应诉替补及托底制度,2023年共办理行政应诉案件72件,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有效促进依法行政。结合行政复议诉讼案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制定《土地征收领域负面清单》,针对土地征收预公告、土地现状调查、拟定征收土地安置补偿方案并公告等5个方面,明确13条禁止性行为,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定期分析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发生情况,研判案件趋势,提出下步工作建议,尽量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

(四)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以矿山、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等为排查整治重点,开展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印发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支撑预案,科学指导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形成由2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2个省级测报点、8个市级系统测报点组成的三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及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动态,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

四、厚植法治文化,做优自然资源法治环境

(一)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编制并公布年度“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涉及24个科室,8个事业单位,涵盖100余部法律法规规章。依托社区、公园广场、机关单位等场所建设风格各异的法治文化阵地,基本建成以局机关、黄河生态廊道、魏湾镇为代表的市、县、乡法治文化矩阵。充分利用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模式,开设普法菜单专栏,更新普法内容、强化以案释法。

(二)深化精准普法路径。利用重要时间节点,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分众化普法,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出动宣传车辆百余次,悬挂条幅百余条,惠及群众数十万人。围绕耕地保护重点任务,制作2.7万余块“耕地保护提示牌”桌牌,摆放至市县乡村党政领导干部办公桌及会议室内,形成良好工作氛围;结合校园特点,重点围绕珍爱地球、标准地图、日常生活等方面,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立足农村大众,重点围绕耕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问题,深入田间地头、村镇大集开展送法活动;围绕企业需求,开展“人力和自然 资源同心•法治暖企行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项目用地、企业用工普法活动;针对社区群众,开展“法润自然 服务群众零距离”活动,普及不动产登记、节约集约用地等法律知识。

五、2024年法治工作计划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筑牢思想基础。持续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权威读本的学习,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研讨,学深悟透深刻内涵,用以指导法治工作实践。

(二)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坚持高位推动,强化一把手工程,抓牢关键少数,继续落实带头讲法、定期学法、年终述法制度,有效保障法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完善机制,提升法治水平。统筹业务与法治的融合,强化审查流程,深化行政争议化解,持续开展政策培训,推进《聊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立法,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做好自然资源领域法治保障。

(四)深化普法,增强宣传实效。将聊城特色元素与自然资源法治宣传相结合,开展分众化、对象化普法活动,拓展普法深度和广度。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