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煤炭科技、行业、企业十大新闻

2023年煤炭科技十大新闻


01


“如何实现冲击地压煤层智能安全高效开采”入选十大产业技术问题


  10月,在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上,中国煤炭学会推荐的“如何实现冲击地压煤层智能安全高效开采”入选中国科协发布的十大产业技术问题。

  冲击地压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矿区通过冲击风险的智能感知与预警以及采掘工程的自适应与自优化,形成矿井设计与区域卸压,采掘工程源头防冲、过程减冲、系统无冲的防冲技术链、减灾工程链;实现由工程致灾向工程防灾、减灾的根本性转变,最大限度实现防冲、减冲、无冲,将大量深部煤炭资源由冲击风险产能向安全产能、先进产能转变。

  “如何实现冲击地压煤层智能安全高效开采”入选十大产业技术问题,将鼓励和引领广大煤炭科技工作者继续开展攻关,加快推进我国煤炭工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02


煤炭行业AI应用场景拓展加深加快


  今年以来,煤炭行业AI应用场景拓展加深加快,并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突破。1月,中国煤炭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煤炭行业矿山AI大模型大赛落幕;6月,由大唐国源龙王沟煤矿建设的内蒙古首个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AI智能感知平台搭建完成,多项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7月,山东能源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鼎科技公司联手发布全球首个矿山领域商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盘古矿山大模型,涵盖采煤、掘进、主运、辅运、提升、安监等9个专业21个应用场景;12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发布国内首个地质垂直领域大模型GeoGPT。该模型已成功应用于智能矿山透明地质保障工作,有望解决海量多源数据交叉利用率低、历史资料难以有效查询等难题。

  AI技术与煤炭工业深度融合,拓宽了煤炭科技的发展范围,有助于开阔煤炭人的研究视野,打破技术壁垒,实现互补共生。

03


我国深部矿井热害治理实现重大突破


  2月,“深部矿井热害治理新型制冷成套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举行。鉴定委员会认为,由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格力电器公司联合研发的“深部矿井热害治理新型制冷成套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超高压比I类防爆半封闭螺杆压缩机填补了行业空白。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延伸,热害治理已成为煤矿亟待解决的难题。“深部矿井热害治理新型制冷成套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空调制冷技术在煤矿特殊环境的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将有力解决矿井高温高湿、逢夏停工半生产的现实难题。

  除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外,山东、安徽等地矿区也在积极解决深部开采热害难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了这些科技成果支撑,煤矿工人的作业环境正逐步得以改善。


04


煤化工领域首个大型CCS示范项目开钻成功并取得实质进展


  3月,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400万吨/年CCS示范项目40万吨/年先导试验项目榆碳1井(勘探井)正式开钻。

  榆林化学公司抓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历史机遇,通过实施该项目,建设西北地区二氧化碳减排国家级示范基地,逐步建成国家级CCS研发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力争成为大规模二氧化碳咸水层地质封存技术策源地。

  截至11月中旬,40万吨/年先导试验项目已完成备案,并取得能评、环评、节能等批复手续;榆碳1井已完钻完井,完钻井深2577米;榆碳2井已完成钻前工作,包括井场平整、围挡施工以及井架搬迁作业,正在开展设备安装作业。

  该项目规划捕集二氧化碳量约400万吨/年,是目前煤化工领域首个大型CCS示范项目。项目分3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40万吨/年CCS先导试验;第二阶段为百万吨级CCS技术开发与工程示范;第三阶段为400万吨/年CCS示范项目。


05


我国成功发射两颗矿用卫星


  7月23日10时50分,我国首颗矿业专用卫星“矿大南湖号”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矿大南湖号”遥感卫星是我国乃至全球首颗矿业专用卫星,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商业对地观测能力,采集到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可对全国范围内矿山开发利用、开采活动、开采秩序、地质环境以及环境污染、恢复治理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实现“以图管矿”。

  8月10日,“河南理工一号”AI智能遥感卫星搭载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作为通信遥感一体化卫星,“河南理工一号”AI智能遥感卫星可实现物联通信、智能感知遥感。卫星遥感监测,创新了我国煤矿监测方式,提供全景式巡检视角,有助于将隐患消灭于未然。

06


大海则煤矿打造世界最大立井煤矿全矿井智能化标杆


  作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之一,中煤能源陕西公司大海则煤矿秉持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建设理念,开发融合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精地质系统的煤矿开采装备和运销技术,实现矿井全流程智能化管控,解决了复杂水文、埋藏深、大采高、软岩偏帮等地质条件下的高效生产难题,形成2000万吨级世界最大立井煤矿全矿井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建井树立了新标杆。

  10月,大海则煤矿通过竣工验收。该矿在智能采掘、5G应用、煤矿机器人等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开发了基于5G技术的透明地质工业互联网平台、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常态化智能开采技术、深埋片帮条件下智能快速掘进技术,研发了煤矿巡检、喷浆、接管等机器人;通过全矿井“一套体系”“一张网络”“一个中心”建设,实现“采—掘—运—洗—销”全流程智能化控制联动和“人—机—法—料—环”全覆盖监测监控。井下5人用时50分钟即可完成一刀开采;火车装车站采用远程智能化铁路装车系统,50分钟即可完成一列火车装车作业,人均工效提高25%。

07


榆家梁煤矿无人化采煤工作面建设成果国际领先


  9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公司牵头完成的“无人智能采煤工作面成套装备技术的集成攻关与工程示范”项目进行科技成果鉴定。经过深入矿井实地考察后,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以榆家梁煤矿43207中厚偏薄煤层工作面作为示范工程点,首创“地面规划采煤、装备自动执行、面内无人作业”无人化采煤新模式,实现生产期间工作面内无人作业。工作面连续工业应用超过6个月,采煤效率提升超过20%。

  该项目解决了综采设备群间协同、设备与采场环境协同等难题,使采煤机实现自适应精准割煤,大幅减少人员干预,实现常态化应用。此外,建成安全快速稳定的信息传输高速公路,保证信号传输;应用基于音视频AI识别的辅助决策技术,减少监护辅助工作量,真正实现减人提效。

08


我国露天煤矿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应用成效突出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上,华电煤业集团数智公司生产的矿用无人驾驶机器人亮相;易控智驾公司发布全新的露天矿无人驾驶运输解决方案“著山”,并发布行业首个新能源无人驾驶线控平台“御石”,意味着矿山无人驾驶技术再次迎来突破。

  如今,国家能源集团12处露天煤矿300台卡车具备无人驾驶功能,累计运行34万车次,运输里程170万公里,运输方量2211万立方米,平均运行效率达有人驾驶的81.5%。宝日希勒露天矿打造了极寒复杂气候环境下无人驾驶卡车编组安全示范工程;准能公司黑岱沟露天矿无人驾驶卡车单日装车量突破200车,单班最高装车量达到110车。华能集团伊敏露天矿实现极寒复杂气候环境下的无人驾驶开采。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公司上湾煤矿还实现了井下无人驾驶技术试用,为无人驾驶技术在煤矿应用开拓了新场景。

09


我国含氦煤层提取高纯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2月,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科院承建的全球首套3.6万Nm³/d(标准立方米/天)含氦煤层气提取高纯氦气装置在窑街煤电集团甘肃科贝德煤与煤层气开发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一次开车成功,顺利产出99.999%以上纯度的高纯氦气,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含氦煤层气提氦成套工艺及其工程化技术。我国含氦煤层提取高纯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氦气是国防军工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稀有战略性物资之一,被称为“黄金气体”。我国氦气资源相对匮乏,氦气资源量仅占全球资源量的2%,消费量却居全球第二。由于氦气提取难度大,且无法通过化学合成获得,因此对外依存度极高。

  2021年开始,煤科院联合窑街煤电集团就含氦煤层气提氦技术开展科研攻关。攻关团队融合变压吸附、膜分离等多项气体分离关键技术,首创“变压吸附+膜分离+精制纯化”的煤层气提氦工艺,攻克了多组分煤层气变压吸附脱碳、浓缩、提氦一体化分离等关键技术,使氦气纯度从0.1%提高至99.999%以上。这不仅实现了“含氦煤层气制备高纯氦气”工程化放大应用,还可将提氦后的煤层气继续用作发电原料气,使煤层气和氦气资源同时得到高效利用。

10


我国首套矿井甲烷排放智能监测系统上线


  11月,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发的矿井甲烷(瓦斯)排放智能监测计量系统上线运行。这是我国首套矿井甲烷排放智能监测计量系统。

甲烷是除二氧化碳外最主要的温室气体。目前,我国煤矿甲烷排放控制和利用面临诸多挑战,尤其缺乏测算低浓度煤层开采甲烷排放量的有效技术手段。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基于高精度超声波风速传感器、激光甲烷浓度传感器,构建了煤矿井下甲烷排放量监测计量体系;研发了颗粒煤残余瓦斯含量快速精准测定关键装备,将测量时间由6小时缩短到30分钟,精度达0.1毫升/分钟;提出选煤厂颗粒煤等效粒径计算、甲烷排放因子实时解算等方法,形成选煤厂排放边界内甲烷释放量精准监测技术体系。

  该系统的上线运行,有助于实现煤矿、选煤厂甲烷排放量的综合监测和智能管控,推动煤炭企业甲烷排放计量技术进步。



2023年煤炭行业十大新闻


01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煤炭港区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市考察时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和黄骅港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等情况。习近平强调,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主要下水港,是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路港航一体化、产运销一条龙运营的支柱港口,也是世界上首个实现翻堆取装全流程智能化的煤炭港口、全国散货港口中唯一的五星级绿色港口、国内首家煤港AAA级工业旅游景区。年煤炭装船量2亿吨以上,占北方十港的28.9%左右,是目前国内煤炭年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其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率均居全国散货港口首位。2022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15亿吨,其中煤炭吞吐量达2.2亿吨,电煤保供量全国第一。

02


我国煤炭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今年以来,我国煤炭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至11月,我国生产原煤42.4亿吨,同比增长2.9%;进口煤炭4.3亿吨,同比增长62.8%。秦皇岛煤炭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量升至710万吨,较去年最高值增加95万吨,创近3年来最高纪录。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日前发布前11个月原煤产量前十名企业排名情况。前11个月,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约21.9亿吨,同比增加7758万吨,占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的51.7%。

  12月21日召开的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稳步增强。国家能源局坚持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首要职责,充分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强化电力安全保障,多措并举增加油气供给,能源生产供应总体稳定。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的历史高位,可用天数26天左右。

0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印发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印发的矿山安全生产领域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新体制新机制下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遵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此次印发的《意见》,立足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实际,从安全准入、转型升级、防范风险、责任落实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提出24条举措要求,推动矿山产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地发展

04


我国煤炭数智化发展成效显著


6月26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发布《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矿山企业在数据互通互联方面有了参考标准。9月26日至27日,2023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现场会暨“数字煤炭”建设发展论坛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召开,发布了《煤炭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23)》《煤炭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报告(2023)》。4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指出,全国已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043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1277个,其中全国首批示范煤矿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363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39个,涵盖产能6.2亿吨/年,单面平均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年,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规模近2000亿元。近3年来,我国煤炭数字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来自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以煤炭各领域数字化、智能化为主业的主板上市公司已增加至13家,其中5家为近3年内上市。行业内外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纷纷与煤炭生产、技术服务等企业携手合作,共建煤炭数字产业生态。

05


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11月举办的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建设30周年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透露,我国安全高效煤矿数量达到1146处,安全高效煤矿数量占全国煤矿总数的比重超过25%,其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0%以上,是煤炭安全稳定供应的主体和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从1993年命名第一批12处高产高效矿井,到2001年命名煤矿突破100处,再到2022年命名1146处安全高效煤矿,30年间共有23批煤矿受到了命名表彰。

  安全高效煤矿从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山东5个产煤省份,遍布到全国20个产煤省份,从山西、陕西、内蒙古煤炭主产区覆盖到云南、贵州、四川复杂难采区,实现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全面铺开,成为全国煤炭生产的中流砥柱。

06


中国国际采矿展规模扩大服务水平提升


  10月25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国际采矿展)启幕。作为全球四大采矿业展会,本次展会汇聚18个国家和地区、4个国家展团、近千家参展商在煤炭开采、掘进、运输以及智能化、绿色低碳采矿等全产业链,展出展品超过8000多件,参展设备实物重量预计超过1万吨。

  40年来,中国国际采矿展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全球煤炭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盛会。中国国际采矿展搭建了国内外煤炭采矿行业技术交流的平台,在引进海外先进技术装备、助力国内煤机装备走出国门、促进我国煤炭科技进步、深化同行交流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7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动作活跃


  今年5月,贵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在贵阳本部正式揭牌。组建贵州能源集团是贵州省建设全国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的重大部署,是贵州省推进省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的重大成果。今年3月,盘江煤电集团更名为贵州能源集团,吸收合并贵州乌江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据了解,贵州能源集团为省管大(一)型国有全资公司。

  6月2日,广西能源集团、广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广西能源集团由广投集团旗下广投能源集团改革更名成立,广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由广西能源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桂东电力更名设立。

  8月12日,原新疆能源集团与新疆新能源集团合并重组,成立了新的新疆能源集团。重组合并后的新疆能源集团,注册资本200亿元,资产总额近480亿元。

08


煤矿紧急撤人的10种情形明确


  4月3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印发《关于做好煤矿灾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及时报告和出现事故征兆等紧急情况及时撤人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煤矿出现10种情形之一的,必须及时撤出危险区域作业人员。

  这10种情形分别是:井下所有作业场所回风流中甲烷浓度超过1.0%的;井下发生明显响煤炮声,喷孔、顶钻,煤壁外鼓、掉渣,瓦斯涌出持续增大或者忽大忽小,煤尘增大等突出征兆的;井下出现煤层变湿、挂红、底鼓、淋水加大(含砂)等透水、突水、溃水征兆的;井田及周边地面积水坑水位突然下降并溃入井下的;当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预警等级为红色(一级)、橙色(二级)的;发现明火且不能立即扑灭的;井下采掘作业地点出现强烈震动、巨响、瞬间底(帮)鼓、煤岩弹射等动力现象的;全矿井计划外停电且不能立即有效恢复的;露天煤矿遇到暴雨、8级及以上大风等特殊天气,以及边坡出现明显沉降、变形加速、裂缝增大或贯通、大面积滚石滑落等滑坡征兆的;其他事故征兆等紧急情况应当停产撤人的

09


我国出台产业政策支持煤矿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通知指出,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其中,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2023年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3月7日,国家开发银行出台的《支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指出,要以全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相关规划为指引,深化银政企合作,加强规划先行和政策研究,因地制宜探索服务当地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银政合作模式。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截至2023年6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大约为6.9万亿元。其中,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余额大约为1.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166亿元。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10


5个新工种纳入煤炭行业职业能力水平评价


  6月26日,煤炭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印发《关于将煤矿智能开采员等新增工种纳人煤炭行业职业能力水平评价范围的通知》,公布煤矿智能开采员、煤矿智能掘进员、煤矿井下防爆电工、煤焦油加氢制油工、采矿安全监控系统值班员5个新增工种信息。

  这5个工种将被纳入煤炭行业职业能力水平评价职业(工种)范围。5个工种技能均分为5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评价范围将实行动态管理,根据行业开展评价需求进行增减。




2023年煤炭企业十大新闻


01


国家能源集团“国能e商”平台上线


  7月26日,国家能源集团在北京举办煤化运供应链新平台——“国能e商”平台新业务场景上线仪式,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国能e商”平台正式上线。国家能源集团发挥自身煤炭、电力、化工、运输等全产业链布局一体化运营优势,全面打造以煤为主,覆盖化学品、运输产业的大宗能源供应链平台,为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供需精准匹配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针对市场与用户需求,“国能e商”以线上自营和第三方交易为主要业务形态,致力于打造从市场研判、交易、履约、结算与供应链金融、客户管理以及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交易平台,从而实现传统煤炭交易过程的可视化、可控化管理。据悉,“国能e商”目前已服务保障超2.4万家内外部用户成功开展线上交易。截至11月30日,“国能e商”累计完成煤炭交易量超过1.2亿吨,交易额超834亿元。


02


陕西煤业数据标准发布



  10月25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开幕。陕煤集团受邀在2023中国国际煤炭发展论坛上作主旨发言,并发布《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标准》(以下简称《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包含数据标准、数据处理技术标准两个部分,涵盖煤炭生产全过程各核心业务环节的数据标准,覆盖各类采、存、算、管、用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规范,为煤炭行业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撑。陕煤集团围绕“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目标,加速新技术、新装备升级替代,率先在行业开展数据治理,有力促进了传统能源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03


中国煤科天玛智控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6月5日,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玛智控”)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这是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旗下第二家上市公司,也是该集团首家在科创板公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

  天玛智控成立于2001年,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所属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专业从事煤矿无人化智能开采控制技术和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天玛智控取得了382项专利(含194项发明专利和5项境外专利)和100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省部级奖项60余项,牵头或参与起草了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5项、团体标准11项,荣获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

  据悉,天玛智控此次发行7300万股,发行价格30.26元/股。天玛智控IPO募集资金拟用于新一代智能化无人采煤控制系统研发项目、智能化无人采煤控制装备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数字液压阀以及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


04


中煤图克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园区规划通过评审



  5月19日,《中煤图克绿色低碳产业示范园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顺利通过评审。在评审会上,谢克昌等23位院士、专家组成的评审团队经过评审,认为《规划》探索了我国西部资源型化工园区领先发展的新模式,开创了全国首个“三个联营”示范基地,形成西部开放式绿色节能、低碳高效的世界级高端化学品综合园区,助力了“鄂尔多斯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核心区”建设。

  据悉,《规划》抓住国家建设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现代煤化工示范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提出要以内蒙古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图克工业项目区为载体,以打造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关键核心区为目标,全面实施“1233”战略,将园区打造成为资源共享、管理现代、互联互通的西部开放式绿色节能、低碳高效世界级高端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


05


华能集团煤炭产量突破亿吨大关



  截至12月4日,华能集团今年累计煤炭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华能集团现有26处煤矿。截至目前,该集团15处煤矿获评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特级矿井,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矿井达12处,11处煤矿实现安全生产3000天以上,马蹄沟煤矿安全生产超过7100天。

  今年以来,华能集团精心编排生产计划,错峰安排停产检修,在特殊时期和重要时间节点全力以赴保民生、保产量、保供应、保兑现、保库存;优化煤炭生产接续,最大限度释放先进产能。各煤矿坚持“少人则安、无人则安”,全系统、全流程、全链条推进智能化建设,大力推广低碳绿色开采技术及智能煤流系统、辅助运输监控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高质量开展TBM、掘锚一体机等快掘装备调查研究,提高掘进效率。截至目前,华能集团煤炭产能达到11880万吨/年。


06


山西焦煤集团多式联运保供煤顺利交付



  2月21日,4.66万吨山西焦煤集团保供煤经铁路运输至京唐港集港后,海运抵达广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南沙电厂码头,标志着全国首单由大型煤炭能源企业牵头的多式联运“门到门”保供煤顺利交付。

  截至10月底,山西焦煤已开通北同蒲大秦近海海运线、南同蒲瓦日近海海运线2条多式联运示范线路,为用户“门到门”配送煤炭产品318万吨。山西焦煤集团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打造“绿色短驳+储配煤基地+铁路专用线+铁路干线+海运+内河航运”能源物流体系,形成多式联运发展新格局,为产业链下游提供煤炭供给、运输中转全流程无缝衔接服务,进一步提高了煤炭资源运输组织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此前,“山西焦煤集团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打造智能绿色能源物流体系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已成功入选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


07


平煤神马年产2000吨电子级碳化硅粉体项目试生产



  9月,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中宜创芯公司年产2000吨电子级碳化硅粉体项目启动试生产,标志着该集团正式进军碳化硅半导体产业,迈上国产芯片振兴之路,填补河南省第三代电子半导体产业空白。

  该项目集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产业优势,上游利用煤、焦炉煤气制备高纯氢、针状焦、电子硅、区熔硅等原料优势,下游对接储能锂电和光伏等产业,打造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煤—氢气—针状焦—高纯硅烷—碳化硅—碳化硅半导体—储能锂电和光伏”高品质产业链,为该集团构建以储能和半导体材料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提供了产业支撑。该项目达产后,预计产能位居全国前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在30%以上,全球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可有效缓解我国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产能紧缺局面,为加快建设国家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助力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注入“芯”势能。


08


河南能源存量债券全部兑付完毕



  11月10日,河南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未来两年内到期的10笔共48.55亿元债券将提前集中兑付,并于当天将兑付资金划付银行间市场清算所;11月13日,对应债券本息已向全部债券持有人兑付完毕。自2020年11月至今,河南能源已完成90笔债券兑付,累计兑付债券本息535亿元。

  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3年来,河南能源的融资能力逐步恢复,融资成本不断降低。河南能源在银行和非银机构的存量债务规模保持稳定和适度增加;2021年、2022年、2023年前10个月,河南能源新增融资分别落地39亿元、58亿元、99亿元,并实现利息支出、综合利率“双减双降”。

  与此同时,河南能源的经营状况也大幅改善。据介绍,河南能源2021年完成营业收入110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2亿元;2022年完成营业收入112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2023年1月至10月,完成营业收入102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6亿元,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09


山东能源携手华为发布矿山领域商用人工智能模型



  7月18日,山东能源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鼎科技公司联手发布全球首个商用于能源行业的AI大模型——盘古矿山大模型。这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又一创新实践,解决了碎片化场景问题,引领矿山AI开发模式从作坊式转变为工厂式的生产变革,为AI大规模进入矿山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发布的盘古矿山大模型,已在山东能源兴隆庄煤矿、李楼煤业、济二煤矿等试点单位开发和实施首批场景应用,涵盖了采煤、掘进、主运、辅运、提升、安监、防冲、洗选、焦化9个专业、21个应用场景。作为AI大模型在能源领域的全球首次商用,其实现了在矿山行业人工智能场景开发从“0”到“1”的突破,打造了矿山领域人工智能场景开发的新模式,探索了盘古大模型在行业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经验。


10


淮北矿业全球单套规模最大合成气制乙醇装置顺利中交



  10月20日上午,淮北矿业集团甲醇综合利用中交仪式在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标志着该项目由施工建设阶段全部转入生产准备阶段。据悉,该项目是目前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合成气制乙醇装置,是淮北矿业集团做强做大化工产业的重点项目,总投资34.8亿元。该项目生产的高附加值乙醇产品延伸了煤化工产业链,丰富了产品结构,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该项目于2021年12月20日动工建设,建成达产后将年产60万吨乙醇,预计实现产值41亿元。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延伸淮北矿业集团煤化工产业链,丰富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为淮北市“十四五”期间打造千亿元煤化工基地及“五群十链”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与中国煤炭报联合评选)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