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持续优化创新平台网络,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推进园区提质增效,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2023年以来,我国产业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取得多项重要进展。大国重器惊艳全球,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扬帆出海,彰显中国制造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优势。我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42%、人工智能大模型累计数量全球占比超过60%,技术创新如火如荼。

“一系列产业代表性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是国家顶层推动与企业在微观层面进行自主创新的‘双向奔赴’,离不开对底层技术创新的追求、对国际先进经验的对标和学习、对国内产业形势的研判及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罗煜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研究总监曹方表示,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范畴,深刻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内涵,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要基于政策工具箱建立健全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创新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引培模式,持续优化产业科技开放合作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曹方说。

企业是产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建立让企业愿意创新、敢于创新的激励机制。罗煜向记者指出,技术创新往往伴随着较高的投入、较长的回报周期和一定的风险。因此,要构建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就要让企业承担的创新风险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得到补偿,使企业对创新带来的市场回报具备积极预期。他建议,发挥科技金融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保驾护航。

“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初创型科技型企业的特征和发展逻辑,注定了传统的金融方式难以对其产生有效支持。一旦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企业在创业初期就会缺乏资源,也就缺乏面向长远发展的创新动力。而科技金融能够发挥‘一着棋活,全盘皆活’的作用,以融资结构的改善支持科技型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罗煜说。

在激活企业创新动力的同时,也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持续优化创新平台网络和集群、园区建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上榜科技集群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23年首次位居全球第一,成为上榜全球科技集群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高技术室主任张于喆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要注重产业创新要素和市场主体的集聚,构建基于行业特征的差异化融合集群发展体系,推动产业分工深化、企业上下游联系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构建一个以我为主、富有弹性、包容性、持续性的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系统,切实提高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资源使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协调发展。

在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的基础上,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还要基于系统性思维,做到系统思考、全局统筹、主动作为。张于喆表示,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要统筹好当前和长远的问题,也要有“点、链、线”协同发力的通盘考量。

“在广泛征求产业界意见的基础上,设定中长期技术发展和应用目标,厘清各方关切的问题,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重点突破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点上突破的基础上‘串珠成链、成组连线’,为产业转型发展创造条件。”张于喆说。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