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3年以来,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核制度

按照《淄博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要求,对10件代政府起草的政策性文件和1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了合法性审核。开展了涉黄河流域保护、公平竞争等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确保政策文件的法律符合性。外聘法律顾问参与行政决策,对疑难复杂案件、行政合同等进行合法性审核,共出具法律意见书13份,确保作出的行政行为合法有效。

(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结合中心工作制定并发布了普法责任清单和普法计划,切实把落实普法责任制纳入工作总体布局。面向重点监管单位、中小企业开展了《环境违法风险防范与应对》等专题普法培训7场,组织普法志愿者开展《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送法进社区活动5次,依托六五环境日、宪法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宪法》《黄河保护法》等集中宣传活动4场。将普法融入执法全过程,面向企业发放《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固废法》等普法宣传册、单页4000余份。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辟普法宣传专栏,发布普法图解、案例等相关信息40余篇,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环保意识。

(三)做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会同市法院、市检察院召开联席会议,就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磋商赔偿、民事诉讼衔接相关程序问题进一步交流。探索建立了恢复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地,组织召开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现场会,进一步推进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深入开展。今年以来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73件,入库金额59.9716万元。

(四)持续推进刑责治污,大力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联合印发两打行动实施方案,组织了2轮次专项行动,检查企业87家,发现问题319个。推进行刑衔接行刑同步进阶,形成强大执法合力,查办了2起涉危废和10起在线弄虚作假违法案件。

(五)全面推进规范文明执法

1.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对《淄博市生态环境执法文书使用手册》进行了修订,包含55个文书范本及32个常用文书制作指南,进一步规范全市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区县处罚案件的审核监督,通过集中案审的方式,统一审核标准,共开展了9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会,审议案件221件,办案质量明显提升。

2.严格落实正面清单制度。动态调整了《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涉及的企业、项目名单》,将清单内284家企业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正面清单中企业可免于现场执法检查或减少抽查频次;对未纳入清单的企业,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开展日常执法工作,实施精准帮扶。

3.编印典型问题指导案例,指导企业自查自纠。编写印发有机化工等涉VOCs行业《执法检查突出问题指导案例》和《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执法检查突出问题指导案例》,采用问题描述+图片的形式,直观展现专业化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组织4300余家企业开展了自查自纠,有效解决部分企业环保专业能力薄弱的问题。

4.建立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制度。扎实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工作,依托山东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对不同信用标识的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全市标记绿色等级企业20412家,蓝色等级企业445家,黄色等级企业369家。对绿色标识企业采取激励性措施,减少执法检查;对严重失信的黑名单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5.统筹执法帮扶,提升工作成效。进一步健全了问题查处、交办、申诉、销号闭环工作机制,帮扶指导363家企业整改910个问题。创新帮扶方式,开展产业集群帮扶,实现帮扶一家、带动一片效果。创建说理式执法帮扶品牌,开展全程说理式执法,针对具体问题讲解环保法律知识,切实激发出企业自觉履行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法治建设职责落到实处。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等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领导带头学法,2023年先后组织了六次集中学法,并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了专题研讨。

2.将法治建设重点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先后召开四次局办公会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切实将法治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3.组织召开党组会进行专题述法。局党组书记带头述法,四名党组成员分别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分管领域或科室法治建设情况,法治学习、依法履职等情况进行了口头述法,切实把法治建设任务落实到生态环境监管全过程各方面。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律法规学习培训仍存在弱项。业务科室与执法人员的模块组合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但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当前组织的法律法规学习培训重点在提高覆盖面,针对重点领域深度不够。

(二)区县分局法制审核力量有待强化。当前执法模式下,区县分局办案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诉讼压力集中在市级,区县分局具有法律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较少,法制审核力量不均衡。

(三)普法宣传教育形式不够丰富。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政策文件更新快、法规标准庞杂,普法宣传多以法律法规文本为主,形式较单一,缺乏法制宣教基地建设,缺少文化作品成为明显的短板,以案释法工作力度不够。

四、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加大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力度,提升领导干部、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结合中心工作,全系统开展重点法律法规培训,提升干部队伍法治素养,推动法治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合法性审核力度。鼓励系统内干部职工考取全国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证,扩大公职律师覆盖面,充分发挥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疑难复杂案件的审核作用,强力保障政策制定、重大执法决定合规合法。

(三)强化对区县分局执法监督。探索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大案审机制,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加强内部纠错,开展跨区域复核,着力化解行政争议,纠正违法或不当生态环境行政行为,有效减少诉讼纠纷,化解诉讼风险。     

(四)提升普法宣传教育成效。以临淄区恢复性生态损害赔偿矮槐基地为试点,探索建立生态、法制、乡村振兴为一体的法治文化基地,开展法律服务日、送法上门等活动,以案释法,将普法宣传与执法工作相结合,指导帮助企业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