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建设|李沧区司法局以“三个突出”全力推进执法监督“三化”建设

李沧区行政执法监督致力于打造“法治保障高地”,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持续精准发力,以“三个突出”精准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突出规范化,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上下功夫

一是持续推进包容审慎柔性监管。执法中优先使用柔性监管模式,坚持宽严相济,避免执法“一刀切”。2023年前3季度,李沧区“不罚”数量111件,涉及金额187.31万元,受益市场主体111家;2023年前3季度,“轻罚”数量28件,涉及金额82.6万元,受益市场主体28家,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执法“温度”。

二是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针对涉及民生切身利益的事项,研究制定执法事项目录清单并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清单涵盖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消防救援大队等重点执法部门的相关执法事项,明确检查事项、检查对象、检查内容和执法依据等。组织区发改局,区市场监管、区消防大队联合开展“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现场邀请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对“综合查一次”进行伴随式现场监督。

三是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印发《李沧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办法(试行)》,建立涉企行政检查定期回访机制,对涉企行政检查情况开展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未出现不满意情况。制定《李沧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回访工作制度》《李沧区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台账》《李沧区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回访情况登记表》,精简优化回访事项和回访内容,共计回访42次。

二、突出正规化,在配齐配强执法监督队伍上下功夫

一是组建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队伍。进一步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拓宽行政执法社会监督渠道,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教育行业、律师行业、社区工作者中选取11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配强执法监督的力量。

二是组建行政执法相互监督员队伍。全区执法人员中,选取骨干执法力量组成60人的行政执法相互监督员队伍,参与执法案卷评查、“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执法专项监督活动。

三是立足实际对执法人员动态调整。对全区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进行审核,其中两年年审22人,四年年审20人;对全区81名新增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培训和考试,新增9名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动态清理行政执法证件22人次,人员变更审核62人次,调动审核4人次,无证注销66人次,有证注销22人次,从源头上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三、突出数字化,在提升智慧化执法质效上下功夫

一是充分利用“青岛市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平台”。依托“青岛市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平台”,全区执法单位作出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案件实现线上录入、应录尽录。针对平台的使用,加强专门培训,从规范完整录入案件基本信息、办理信息、处罚事先告知情况、处罚执行信息和处罚结案信息、业务表单信息等方面进行指导。目前,全区行政处罚立案3452件,结案3420件。

二是数字化赋能政府法治业务提质增效。依托“政府法治一张网”行政决策(政府合同)合法性审查系统,对行政决策、常务会议题、规范性文件、政府合同审查等政府法治业务“线上办”,实现区级-各部门-街道“纵向到底”业务办理数字化,实现智慧化应用。


撰稿/校对:许艺凡、李风娟

编辑:徐绍阳

责任编辑:李昊

审核:刘文建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