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岛高新区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用情用力促进政务服务助企惠企,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调研走访座谈
了解企业“急难愁盼”
近期,青岛高新区开展了“倾听心声 共谋发展”营商环境系列走访座谈活动,依托高新区营商环境观察员队伍,先后组织营商环境座谈会5场。同时,充分发挥青企协、蓝贝创新园、青岛银行高新区支行、北科建等单位紧贴市场的优势,探索“观察员+中小微企业”模式,畅通不同类型企业发声渠道,先后走访青岛高新区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东碧履带(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30余家。
“通过深入地沟通交流,我们充分了解了企业发展情况,同时,精准摸排了市场主体对现阶段营商环境改善的实际需求,以及对高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建议,也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明确了方向。”青岛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部副部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翟金波说。
深入一线倾听企业声音,是践行“四下基层”的重要举措,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青岛高新区坚持把“四下基层”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围绕政务服务便利化推广、优化提升园区营商环境等主题,先后开展10余场宣讲活动,与山东初晨新能源装备、青岛海星人健康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00余家企业面对面交流座谈,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聘请20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家,组建营商环境观察员队伍,加强政企双向互动。同时,建成“青岛营商环境会客厅”,公开诉求反馈渠道,畅通建议交流渠道,打造直观、透明、零距离的线下政企互动新平台。
惠企纾难解困
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青岛高新区结合“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从企业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抓起,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以企业满意度检验主题教育落实的深度。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手续办理存在的申请材料准备繁琐、筹备时间长、材料修改多等现实情况,日前,青岛高新区推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四个零”服务模式。通过强化智能导服、OCR识别、跨部门证明协查等数字能力支撑,实现施工许可“零证明材料”“零印章”“零时限”“零基础”,企业办事满意度、获得感大幅提升。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满意为目标,青岛高新区立足实际,把解难事、办实事作为推进主题教育的具体行动,通过“解决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今年以来,青岛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开展外资企业登记全流程“掌上办”服务,实现外资企业注册业务随时随地可办,业务办理进度随时随地查看,以最便捷的方式、最短的时间助力企业开办;在全市率先实现自主勘验事项“远程视频勘验”全覆盖,累计为699家食品药械行业市场主体开展远程勘验,一次通过率达95%以上;在全市率先布局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先后启用4家园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和8家政务服务帮办中心,为周边上千家企业提供124类高频事项“不出园、秒帮办”服务,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