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印发《关于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900公里,为实现目标,南京将持续推进包含南京至滁州高速公路在内的一批项目。记者近日从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获悉,为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水平,宁滁高速公路项目软基施工作业引入智慧云监测系统,真正做到施工过程“可视化”。
宁滁高速公路南京段项目,是列入《国家公路网规划》《江苏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是南京“两环两横十四射”高速公路网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滁两市新增的重要省际通道。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软土地基,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就如同建在豆腐上。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专业处理,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宁滁高速南京段建设中就遇到了这种情形,项目全长7.4公里,其中约2公里为软土地基,这些软土多为淤泥质,承重能力非常弱,因此无法在表层直接施工。
“一般来说淤泥质较浅时,可以采用清淤换填法。但这一片的淤泥土深在5米至10米不等,采用这种施工方式不仅工程烦琐、费时费力,还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南京至滁州高速公路江苏段工程副指挥长赵如飞介绍,他们通过湿喷桩工艺将这些软土固化来达到道路建设的标准。
记者在工程现场看到,搅拌好的水泥浆通过专业设备被送入软土层进行混合达到固化。赵如飞指着水泥搅拌桩介绍,这些深入地下的专业设备上都安装有传感器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桩长、流量、速度、灰量、电流、垂直度等参数并传回智慧云监测系统,该系统可连续、实时在线对整个软基处理过程进行远程动态监测,通过数据可以了解目前软基处理的进度和质量,比如说打桩深度、灌注的水泥含量是否充足。
“不同于普通地面施工,软基施工作业都在地下,肉眼很难看到,属于隐蔽性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交建一处副处长武加恒说,云监测系统不仅可实时查看施工情况,还可以通过预警模块实现问题可溯源、质量可追溯,对比以往人为检测水泥搅拌桩泥浆比重参数是一次质的改变。
记者现场了解到,宁滁高速湿喷桩软基处理总量约40万延米,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约13万延米,经试验检测,现场软基工程施工质量优良率100%,施工质量稳定、可控。
宁滁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自10月全面启动后,目前正在开展软基处理、路基填筑、桥梁基础及下部构造物等一系列施工。作为苏皖省际重要交通互联互通工程,宁滁高速建成后对策应国家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南京首位度、缓解八卦洲长江大桥及雍六高速过境交通压力有重要意义。 来源:南京日报 https://www.nanjing.gov.cn/njxx/202312/t20231204_4113370.html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