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一大气污染溯源应用,不仅能将污染源尽收眼底,还能‘洞悉’数据背后的污染物成因和来源,做到精准定位施策,执法效率直线上升了……”近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结合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执法帮扶“瑞雪”等行动,建设升级的新型数字化大气污染溯源应用2.0版正式投入试运行。
全链畅通,高效赋能“数字监管”
今年以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拓展规范化建设成果,持续推进软硬件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的“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要求,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精心开发,正式建成执法一体化系统平台,使数字化执法的软硬件条件迈上新台阶。
“执法一体化系统试运行以来,各项设计功能逐步得到实现,获得了执法人员和企业的一致好评。如正面清单企业自巡查模块,为企业自我监督管理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有效路径,真正实现了为企业减负。”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如今,通过新型数字化大气污染溯源应用,可借助物联网设备对企业生产排放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等进行源头“云监控”,24小时不间断采集、回传数据至系统平台,真正建立起“源头监测、系统支撑、动态管控”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推动环境治理中心向源头控制和过程监管延伸,实现对PM2.5、PM10的精准化治理、精细化管控。
全域感知,溯源跟踪“一屏尽览”
据了解,新型数字化大气污染溯源应用链接全市500余家在线监控企业、140余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标准站的在线监测数据信息,全部通过网络上传至一体化系统平台。“平台通过智慧算法,将收集的数据统一处理绘制生成可视化大气环境质量态势图,并动态更新数据。”平台技术人员介绍,空气质量监测子站24小时监测到的大气环境数据,如超标项目、时间段、幅度等信息,均可通过这张图实现一屏尽览。
值得一提的是,大气环境质量态势图的预警处理模块实现了滚动显示超标项目、超标时间段、超标幅度及所在镇街等信息,点击即可弹出站点报警溯源内容。“通过分析超标期间的风向风速,可帮助执法人员初步判断污染源方向和距离,缩小溯源范围。”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道,子站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涉气企业均已录入系统,并根据排放项目进行了细分,点击超标项目即可锁定范围内企业,查看企业的实时排放数据。结合监测数据,可以进一步溯源、识别和定位导致空气超标的污染企业,使得执法监管真正深入到重点企业,打通大气污染防治“最后一公里”。
全面提效,执法治气“双线发力”
“数字大脑的加持,为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拓宽了思路、打开了局面,进一步丰富了‘线上+线下’综合执法应用场景。”工作人员表示,基于一体化系统线上推送的监控预警信息,执法人员可通过平台信息推送提醒企业维护治污设施、更换耗材,使相关问题隐患得到及时处置,有效避免治理设施停运、偷排漏排等违法问题的发生。“10月底,青岛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胶州大队通过执法一体化系统发现上合示范区站点PM10浓度超标,对超标数据分析溯源后,锁定周边两家监测企业,通过排查在线数据,没有发现超标排放记录。执法人员迅速转入线下排查,联合辖区街道寻找站点附近工地及街道有可能对PM10浓度超标造成影响的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整改,数据随之恢复正常。”
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发内嵌的生态环境移动执法功能,可借助执法记录仪还原现场真实情况,执法数据同步录入平台数据库,确保执法任务全过程跟踪、高效率反馈、高质态研判。针对情况复杂的专业问题,指挥中心还能通过语音通话进行“云部署”,进一步满足了跨区域联合执法监管的应用需求。
随着新型数字化大气污染溯源应用2.0版本投入使用,一体化智慧平台的场景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强大。未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还将融合“用户体验”理念打造3.0版本,从技术上进一步支撑大气环境治理的全程管控、一体推进、综合治理,使数字技术成为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执法的“定海神针”。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