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长安“牵手”,“烫手的”车BU市场有望转为“金疙瘩”


长安汽车最近比较忙,继上周与蔚来达成换电合作协议之后,再次与华为携手搅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风云!


11月27日,长安汽车发布关于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的公告。


11月25日,长安汽车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经双方协商,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以下简称“目标公司”),公司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支持目标公司成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服务产业的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产业领导者。

据悉,在签约现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长安汽车总裁王俊等双方多位重磅级领导均亮相,可见规格是相当的高。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为意向性文件。相关合作事项尚需进一步洽谈,公司后续将根据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履行审批程序,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华为汽车BU,一枚估值千亿的“烫手山芋”


事实上,早在几天之前,市场就有多个版本的传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以下简称华为车BU)将从华为体系中剥离,整体估值2500亿元”、“长安汽车将以3000亿元的价格,获得车BU30%的股份”等等。


公开信息显示,华为车BU自2019年5月成立,便被摆在与华为云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上,目标是做智能汽车市场的Tier 1。但是在摸索近5年,研发投入上百亿元后,仍未找到最合适的商业路径。


据余承东此前在公开场合透露BU的困境:“汽车业务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一年十几亿美元,直接投入7000人,间接投入1万人,其中百分之七八十都投入在智能驾驶辅助领域。”


“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有自己的追求,我相信基于市值等原因,他们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当中,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我们。”


数据显示,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单元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投入研发超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4.49亿元)。今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109亿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10亿元。过去一年,华为车BU业务曾多次传出打包出售的传闻。


分析人士表示,“这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意义上的车BU独立。”长安可能在华为车BU独立市场化运作的进程里起到了关键的助推作用。而独立公司引入合作企业作为股东方,是从本质上解决“车企丧失灵魂”的方案之一。


根据公告,此次合作方式为华为设立目标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并将专用于目标公司业务范围内的相关技术、资产和人员注入至目标公司,具体业务范围及装载方案在最终交易文件中进行确定。

本次交易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拟出资获取目标公司股权,比例不超过40%,具体股权比例、出资金额及期限由双方另行商议。华为原则上不从事与目标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长安汽车将全面推进与目标公司战略协同。此外,目标公司将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逐步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平安证券在其研报中称,目标公司具备千亿元级收入规模,百亿元级别净利润规模的业务潜力。短期来看,华为设立的目标公司配套车型年销量有望达100万台左右。长期来看,假设我国乘用车市场规模达到3000万台,该目标公司配套占比25%,单车配套价值量2万元,则对应年营业收入达1500亿,假设净利润率15%-20%,则对应净利润约为225亿-300亿元。


车BU分拆是否背刺“老朋友”?


从长安与华为的合作可见,华为正在为“华为上车”的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即合作方变股东的新模式。


不过,与此同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华为与长安汽车达成合作后,华为与赛力斯、江淮汽车、奇瑞汽车的后续合作是否会受到影响?该如何推进?


从公告看,新公司将基于市场化原则独立运作,采用市场化的管理体系及薪酬激励框架。华为原则上不能再从事与新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汽车相关的部件和解决方案由新公司面向整车客户提供。


并且,华为方面还指出,新公司将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逐步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这表明,长安汽车只是首个拟合作的整车厂,后续或将有更多汽车公司加入。


11月26日,赛力斯发布说明,表示目前赛力斯已收到关于共同投资目标公司,共同参与打造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的邀请,公司正积极论证参与投资与合作的相关事宜。


故事发展至此,“华为造车”的棋局走向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分水岭。以华为强大的技术、品牌、营销支持为“诱惑”,新的合资公司就像华为对外发出的一个英雄帖,其对标的或许是下一个博世,又或许不止如此。

智能车联市场竞争


在意欲分拆成立新公司背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面临着加速商业化的任务。


财报显示,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20.77亿元,占华为当期6423亿元总营收的0.3%。今年上半年,华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109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ICT基础设施业务依然占据半壁江山,10亿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也依然占销售收入的0.3%。


去年7月,余承东在2022年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还曾表示,华为在车这块儿业务投入很大,“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这是华为现在唯一亏损的业务。”


在这个需要上下游配合的战场里,光有技术还不够。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面临着拥有资金、技术实力的头部车企的抗拒。


一个例子是,2021年6月末,上汽董事长陈虹在股东大会上谈到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时,曾表示不能接受华为、百度等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称“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外,还有很多互联网公司想要跟主机厂们“共享灵魂”。记者在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官网看到,其合作伙伴已经超过220个,事实上,此前百度还曾和吉利成立合资公司一度期望下场造车,而基于阿里云的斑马智行也和上汽、一汽等主机厂旗下汽车品牌达成合作。


江瀚在跟《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认为,华为成立车BU新公司,吸引车企入股源于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车企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市场机会;其次华为在5G、AI等领域的技术和资源可以为汽车领域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此外,通过与车企的合作,华为可以更好地推进汽车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他认为,对于智能驾驶系统市场而言,华为新公司的成立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具体影响还需要看新公司的发展策略和市场竞争力。


来源:华夏时报,智阅汽车,览富财经网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