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工站示范点风采】发挥社工站平台作用打造系统性基层治理新生态——崂山区金家岭街道社工站风采

金家岭街道社工站自2022年5月成立以来,秉承“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共商共治”的服务原则,聚焦辖区居民需求,探索创新“四点一线”工作法,以服务项目为载体,以“五大行动”为抓手,依托资源、人才、队伍、专家、社区、媒体“六大联盟”,向辖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和专业化服务,持续夯实“社创家”品牌内涵,提高居民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具有崂山特色的社区治理新场域。该站服务案例入选山东省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案例。

一、创新服务多样化,激发社区参与活力

结合金家岭街道辖区居民构成多样化、需求复杂化特点,金家岭街道社工站实施“公益伙伴”行动,整合多领域服务资源,构建社工站支持网络体系,并创新开展“启赋未来·益童成长”儿童陪伴、“美好社区行”社区倡导、“红暖心巢”老人服务等15个特色化服务项目,运用社区、小组、个案三大社会工作方法,开展了包括社区特色化主题活动300场、持续性小组活动50节、精准化个案帮扶30余次,服务辖区居民30000余人次,深度激发社区居民参与活力。

二、培育队伍特色化,拓展居民参与渠道

结合辖区居民共性需求和诉求,金家岭街道通过定期开展外展招募的形式,招募辖区内有特长、有精力、有时间、有意愿的居民骨干,引导其转化为志愿者,支持社区培育孵化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益绘邻里志愿队伍、社区舞蹈队、社区瑜伽队等多类型社区队伍,并根据各社区队伍的类型属性和发展需求,通过组织开展“美好志愿行”“楼长新‘栋’力”等36场社区队伍赋能活动,提高社区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强化社区队伍在社区治理中的“在地化”优势,深化社区内外力量同频共振,拓展畅通社区居民参与渠道。

三、协商议题精准化,夯实社区治理深度

结合辖区居民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金家岭街道社工站加强与辖区各社区对接沟通,积极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建立社区治理协商队伍,完善社区协商议事流程,聚焦社区议题精准落实,先后赋能支持解决康城社区环境微改造、书香门第社区楼院管理、东城国际社区设施更新、鲁信长春社区志愿队伍管理等10余项社区治理难题,夯实“崂·唠嗑儿”议事品牌,增强社区治理的深度和广度。

四、塑造品牌矩阵化,提高服务社会影响

结合社区服务和协商治理开展情况,金家岭街道社工站注重服务凝聚力和向心力,以“社创家”品牌为聚合点,创新塑造“崂·唠嗑儿”“乐享银龄”“芽芽学社”等服务品牌矩阵,总结提炼“四点一线”工作法(以居民需求为聚焦点,以资源整合为支撑点,以赋能提升为着力点,以幸福指数为落脚点,深化基层治理创新主线)、“章鱼式”工作法(强化智慧“大脑”,完善反馈“视觉”,延伸服务“触须”,创新提案“吸盘”)、“五微五化”工作法(“微平台”激发社区阵地效能化;“微队伍”畅通社区参与多元化;“微服务”促进社区服务项目化;“微协商”聚焦社区议事精准化;“微机制”赋能社区自治规范化)、“五式”志愿队伍培育法(挖掘“在地式”服务资源,创新“参与式”主题活动,培育“多样式”志愿队伍,推动“互助式”队伍建设,提升“自治式”服务水平)、“1345”为老服务体系(依托一个平台,梳理三张清单,创新四项机制,推进五社联动)等经验总结材料,强化金家岭街道社工站服务专业度和居民认可度。同时,加强特色服务的宣传推广,先后在《中国社会工作》《社区》和中国社区报、大众日报、新华网等杂志媒体上宣传推广,进一步提升金家岭街道社工站影响力。

五、完善机制规范化,推动多元持续协同

结合社工站场域建设情况,金家岭街道社工站制定完善《社工站场地管理制度》《社工站财务管理制度》《社工站人员管理制度》等十六项制度,加强社工站规范化、机制化管理运营。同时,为保障社工站服务专业化和持续化,金家岭街道社工站创新研发《一档二评三问四册》工具包,即完善一套社工站服务档案、开展需求评估和成效评估两项评估、并通过“问购买方、问协同方、问服务对象”进行综合评估,编辑社工站管理手册、服务手册、评估手册和指导手册,为增强社工站持续化、专业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和机制保障。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