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我们通过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打造生态环保美丽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平度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负责人肖增光说。
实施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以来,平度市聚焦突出问题,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坚持严字当头,强化工程施工与运维管理
健全对已建成设施及已完成治理村庄的长效管护机制,委托第三方对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进行检测,强化对出水水质的监管,确保处理水质达标排放。
施工过程中,充分调动参建各单位的积极性,坚持周例会制度、工程现场巡检制度,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确保工程质量。今年以来,在青、平两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日常监督监测抽查中,平度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100%。
完成治理验收村庄全部由由专业第三方运维公司负责运营维护。该公司目前已建立起150余人的运维团队,配备50余辆污水拉运车辆,组建了完备的运维团队,定期对全市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及已完成治理的村庄污水管网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日常管护到位。
坚持典型引领,发挥标杆示范作用
相关镇街项目区内打造了李园街道前小营村、蓼兰镇杨家顶子村、蓼兰镇大吴庄村3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示范点,发挥标杆示范作用,组织周边村庄观摩借鉴治理经验,今年以来,累计组织现场观摩7次。
观摩团来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管网项目施工现场,通过现场讲解、观摩,了解如何将厨房用水、盥洗用水以及已改厕化粪池污水等收集至污水管网检查井内,通过入户收集管网最终汇集到污水总管网、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观摩团现场见证如何“同沟槽”进行自来水、污水管网与检查井施工、沟槽回填分层夯实、入户收集、路面恢复等施工工序。
通过这种“零距离”实地参观,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了污水处理全过程,提高干部群众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认可率、支持率,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
坚持市级统筹、全域推进
本着市级统筹、全域推进的原则,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自来水改造同步施工,并且做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自来水改造同步设计、同槽施工,避免重复破路。截至目前累计完工村庄890个,目前正在施工村庄20个。
杨家顶子村位于平度市蓼兰镇,是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村庄共有房屋298幢、常住农户206户、常住人口654人,村庄用水量约50吨/天,污水产生量约30吨/天。
工程初期,面对施工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很多村民一开始比较犹豫。“会不会影响房屋稳定性”、“会不会破坏房屋完整性”、“施工过程中会不会影响出行”……这些疑问影响了村民配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积极性。面对这些问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班人员带领施工单位,多次入户与村民进行沟通,逐户解释、宣讲相关政策,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等方式,打消村民顾虑,获得村民认可与支持,该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该村实施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按照“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的理念,采用“AO+生物滤池+生态湿地+聚能温室”工艺,在实现低成本、易维护前提下,有效克服北方冬季低温天气影响,全年正常运行,稳定达到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处置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7/3693—2019)二级标准。该村在生态湿地下游建设2000平方米滞留塘一座,用于储存污水处理站出水,通过村庄绿化和农田灌溉实现对水资源和氮磷营养元素的资源化利用。滞留塘定期进行曝气增氧,防止水体因流动性下降导致水质恶化。项目纳入平度市整县运维工作框架,统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运营管理,实现“管网+终端”一体运维。污水处理站视频监控、设备运行、能耗、进出水量、污染物浓度传感信号接入平度市农村生活污水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设施运行全天候监控,降低了巡检频次,运维成本下降30%。
下一步,平度市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切实做好整县域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平度。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