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上榜“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驶入兴业增收“快车道”

莱西融媒11月6日讯 近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命名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县)的通知》,我市位列“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首位,成为青岛市首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单位。

  近年来,我市以“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为抓手,全力推动农村公路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养护、高水平运营,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截至2022年底,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883公里,其中县道18条,长406公里;乡道41条,长276公里;村道683条,长1021公里;县乡道三级路以上占比达到71.7%,农村公路优良率达到81.6%,中等路率达到92.5%。

“建管养运”齐提升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广泛覆盖、优质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积极开展三年集中攻坚和“十四五”期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不断对上争取资金支持,加快提升路网通达深度、技术状况、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2018-2022年,累计争取投入资金13.1亿元,县乡道三级路以上占比由54%提高至71.7%;中等路率由69%提高至92.5%,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骨干、乡道为补充、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今年“四好农村路”工程已批次开工,年底完工后,我市县乡道三级路以上占比可达72.5%,农村公路优良率可达85%。

  强化督导考核,打造科学规范、长效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将日常养护资金列入市、镇两级年度财政预算,为日常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市交通运输局对全市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进行监督指导,11处镇街养护站承担日常养护工作,全市现有农村公路养护人员1136名,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开展示范创建、集中养护等活动,不断提高道路养护质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各镇街养护工作进行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挂钩,有效促进镇街养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创新实践,构建服务均等、便民惠民的运输服务网络。开展“邮快结合”,加快推进“快递进村”。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打造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我市“共享平台+邮政快递”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是全省三个入选项目之一。目前,该项目已在河头店、院上两个镇170个自然村试点,建成并投入使用市级物流集散中心1处、镇级邮快合作处理中心2处、村级邮快合作服务站110个。改进公交设施,进一步提升城乡客运服务水平。

“农村公路+”融合发展

  在推进农村公路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的同时,我市积极探索“农村公路+”模式,加快打造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样板。

  今年3月份,我市被省厅确定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农村公路+”试点单位。“农村公路+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增收主力。秉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农村公路修到哪”的原则,对院上镇葡萄小镇核心区20余公里的农村公路进行改造提升,极大方便了葡萄运输,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围绕甜瓜、草莓、油桃、秋月梨等行色产业核心产区,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余公里,使特色产业成为增收主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撑。“农村公路+旅游”,让资源美景成为城市名片。围绕“周末休闲去何方,莱西处处好风光”品牌创建,对连接主要休闲旅游景点的60余公里农村公路进行升级打造,“农村公路+”让全市旅游景点大放异彩,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撑元素之一。“农村公路+红色”,赓续红色血脉。围绕马连庄镇河崖村胶东行政公署旧址、姜山镇前保驾山党支部旧址、南墅镇萌山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拓宽改造了县道马崔路、李于路、河院路等多条道路共30余公里,并开通红色公交线路,为前来接受红色教育的游客提供了安全、便捷的交通条件。目前,红色文化游已成为“乐在莱西”全域旅游的特色之一。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