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徽局监察执法一处面对辖区煤矿井型大、矿井深,地质条件复杂,瓦斯、水、火、冲击地压灾害突出等问题,深入推进重大风险管控,全力实施精准监察,进一步推动企业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竭力保障辖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分级分类管控
“预计揭煤地点原始瓦斯压力大于等于2兆帕,15分;揭煤地点构造落差大于等于煤厚,13分;揭煤地点埋深大于等于800米,11分……”这是记者在监察执法一处监察工作指导手册(2023年度)上看到的关于井巷揭煤风险的打分表。
为深入推进重大风险管控,强化风险辨识研判,该处结合淮南矿区实际,研究制定了《煤矿风险辨识量化标准》,对揭煤、水害、顶板等风险辨识标准进行量化,对不同条件下的风险程度进行赋分管理,采取百分制打分方式确定风险值,同时将矿井安全风险管理能力纳入打分项,综合评判矿井安全风险等级。
为何要对风险打分?该处副处长胡圣磊表示,对风险赋分是实现精准管控的有效手段。以揭煤为例,以前对具体情形不加考虑,将揭煤作为重大风险。这种简单、笼统的研判导致风险管控没有针对性,增加了有关企业、监管部门的工作量。
“通过量化评分,细化风险等级,从而抓住灾害治理、风险防控的重点。”胡圣磊说。
该处制定揭煤、水害、顶板风险辨识量化标准,为辖区煤矿风险管控提供了样板。除上述风险外,其他方面的风险由各矿自行制定量化标准并打分,各矿将打分结果上交集团公司审查,确保集团公司对下属矿井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除了各矿、集团公司严格管控外,我们还将等级高的风险纳入年度执法计划重点关注。”据该处党支部副书记樊传斌介绍,“今年,我们共确定了75项年度重点关注的重大风险。同时坚持实施重大风险管控‘日调度、周研判、月会商’工作机制,持续强化风险分析研判及异常信息敏感性,对不放心的风险及时下达风险预警告知书,要求集团公司提级管控,切实推动风险超前防范。”
由于发现异常信息及时,2022年,该处化解了口孜东矿采煤工作面离层水、潘二矿掘进工作面底板出水、顾北矿6号煤掘进工作面突出等5项重大风险。今年5月,该处化解了新集一矿老空水重大风险,推动该矿安全探放老空水2万余立方米。
严厉追责问责
关口前移防控风险的同时,监察执法一处进一步加大隐患问责力度,确保辖区煤矿生产安全。
今年2月19日,该处辖区一煤矿发生一起高值瓦斯超限。接到超限报告后,该处立即督促该矿停止井下生产、撤出井下人员,并第一时间安排监察员赶赴现场。
经核查,这个事故工作面前方顶板发育成一个封闭良好的富含水和瓦斯的砂岩裂隙带,受掘进作业扰动,带压水、瓦斯异常涌出,导致瓦斯超限。
这次风险失控暴露出矿井风险研判不深入、不到位,物探探查、地质管理分析不到位,还存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风险研判“想不到”造成风险漏管失控的问题。根据核查情况,该处对造成此次风险失控的相关责任人和煤矿进行了严肃处理,实施行政罚款共计276万元。
对造成风险失控、重大隐患、涉险事故等严重事故的违法违规行为,该处要求提高问责层次,真正做到“察事警人、察下警上、察一警百”。今年前8个月,该处共下发责任追究函45份,建议实施责任追究1147人次;企业回复责任追究1147人次,实施内部处罚77.8万元,其中副总工程师以上管理人员196人次。
与此同时,该处督促集团公司对事故矿井“开小灶”“动大手术”。“动大手术”,即优化生产布局,合理调整产量指标。该处三级调研员邵荣好说:“产量提升伴随着风险增长,而这种增长是呈指数级的。”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该处每年四季度都会集中组织对辖区矿井来年采掘接续和灾害治理计划进行审查,重点检查矿井来年采掘布局及进度安排是否合理、灾害治理施工进度是否满足接续时间要求、是否存在“三量紧张”等问题,并根据审查情况向集团公司提出核减产量、调整接续等建议。2023年共审查建议核减产能140万吨。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