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闪耀|徐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纪实

  10月18日上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开幕。论坛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10年来,徐工集团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指导原则,紧抓发展机遇,加快全球产业布局,深度践行国际化主战略,徐工机械在丝路闪耀“民族工业之光”,大国重器进一步迈向全球。
  回望10年历程,徐工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厚重而丰硕——
  10年来,徐工的“一带一路”步伐,也已从单一的国际贸易向整合全球产业价值链为目标,拥有近40家海外子公司和300多家海外经销商。
  目前,徐工产品出口至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95%以上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真正成为徐工的核心市场。
  2022年,徐工海外市场大幅增长,国际化收入占比超过30%;今年上半年,徐工实现国际化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33.5%,国际化收入占比升至40.75%,比上年度的29.67%提高了11.08个百分点,多数区域和多数产品均实现高速增长。
  10年奋发,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徐工始终坚持“本土化”融合的原则,“徐工金”闪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勇担大任,共商中外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是徐工在中亚区域的重要战略布局国家,米尔济约耶夫总统非常关注徐工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发展。”今年9月,徐工集团、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东升在中国(江苏)—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亚州)商务论坛上的交流发言掷地有声。
  作为最早全面进入中亚市场的中国工程机械品牌,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世博会、轻轨、双西公路、光明大道等项目,徐工标识处处闪耀,无不彰显着徐工在“一带一路”首倡之地走过的璀璨足迹。
  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10年来,徐工坚持以国际化为主战略发展方向,以徐工方案、徐工智慧和徐工力量,积极参与当地建设,与沿线国家形成了共商共建、双赢发展的局面。
  2012年12月奠基的徐工巴西制造基地,已成为中巴经济合作的代表性项目。2014年,徐工在乌兹别克斯坦组建合资公司UzXCMG,在乌工程机械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第一,并辐射至周边中亚国家。2020年,徐工巴西银行正式投入运营,作为中国制造业首家海外金融机构,极大支撑了工程机械在巴西乃至南美的稳健高质量发展。
  杨东升表示,徐工已经由最初贸易出口的“走出去”阶段,进入到深耕本地化的“走进去”阶段,并加速向“走上去”阶段迈进。
  10年来,徐工以多种渠道进行海外投资,主要通过跨国并购、绿地建厂、合资KD组装厂、建立分子公司等资本融入,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将人员、资本和技术在国外落地扎根、开花结果。
  目前,徐工全球研发中心已经成为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支撑全球技术创新和高端市场突破的重要创新载体,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符合当地技术标准的过硬产品,并大大提升了徐工国内研发和全球协同研发的能力和水平。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的根本动力,源于互利共赢的发展原则和广阔光明的发展前景。徐工致力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同繁荣,铺就出一条大道同行之路。
  笃行大道,共建美好家园
  10年来,徐工始终同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奔赴,携手开启合作新篇章。
  “我做挖掘机操作员已经有七年了。”对于25岁的非洲肯尼亚斯瓦克水坝工人约翰·卡帕伊来说,“更好”意味着便捷的供电,清洁的水源,还有稳定的收入。
  斯瓦克水坝是迄今为止肯尼亚最大的水利民生工程,建设大坝所使用的工程机械设备超过一半都来自徐工。水坝建成后6.88亿立方米的储水量,在旱季也能保证当地130多万居民的生活和灌溉用水。
  不仅是在斯瓦克大坝施工现场,在众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处可以看见徐工的工程机械设备参与建设的身影。
  10年来,徐工在“一带一路”市场合作的重大项目多达100多个,包括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建设、非洲最大的丹格特石油炼化项目、全长5000公里的泛亚铁路东南亚走廊项目、“中巴走廊”设施建设项目、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项目等等,徐工用“钢铁巨臂”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
  与此同时,徐工在产品适应性研发改进、备件前移式保障、服务工程师驻点、金融工具支持、本地化货币结算等方面为这些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在坚定不移服务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徐工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10年间,徐工产品出口收入增幅近3倍。年初,徐工600余台设备迎春出海,批量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涵盖起重机、挖掘机、道路机械、高空作业平台等多种主力机型。最近,徐工又有百台性能全球领先的履带起重机海外交付,奔赴南亚。
  “激发新动能,必须向科技创新、智改数转、绿色转型、国际市场要发展动力,我们要在全面融入全球竞争中把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看家本领’练就得更强更过硬。”杨东升说。
  今年,徐工在“一带一路”沿线多国陆续建设完成海外培训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5G技术,加快海外备件仓储供给速度,为全球客户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终成大器,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的故事中,最动人的是人的改变。
  “有水窖后,我旱季留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多了。”阿贝巴叶胡动容地回忆,没有水窖的时候,旱季里他和妻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去15公里外的水池打水,“一来一回大半天就过去了,没那么多时间种地,也没多余的水去浇庄稼,产量很低。”
  2015年,针对埃塞俄比亚长期干旱、缺乏清洁水源的问题,徐工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确定“非洲水窖项目”合作意向,并于2016年落成第一口“生命水窖”。阿贝巴叶胡是“非洲水窖项目”第一批受益人之一。
  截至目前,徐工已持续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三期“非洲水窖项目”,为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阿姆哈拉州等地共计建造121口地上和地下水窖,直接惠及9719人。此外,徐工还向埃塞俄比亚40所公立小学捐赠40个净水系统,帮助当地更多的学生获得清洁的饮水、用水,该案例还荣获“第三届全球减贫优秀案例”。
  徐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本地化制造,帮助所在国培养了大量各类技术人员和产业技能工人;“徐工奖学金”,圆了全球学子的求学梦;疫情期间,徐工向40多个国家的合作伙伴,捐助20余万只口罩及总价值2亿多元的医疗防疫物资,积极帮助“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共渡难关。
  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日起,造福人民、惠及民生,就是共建“一带一路”不变的目标。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有多大的胸怀,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徐工永远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也为徐工推进国际化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未来,徐工将继续锚定国际化主战略,加强“一带一路”区域的精耕细作,深化全球战略合作布局,提升全球服务能力,不断彰显中国制造品牌、中国制造形象和中国制造信用,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攀登全球产业珠峰新征程。(刘永强) 
 
编辑:李芊诺
责编:张永杰
审核:陈雪辉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