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发展看吴中|报告解析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底气何在?

  10月18日,苏州市吴中区金秋洽谈会上,由吴中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下称“吴中区工信局”)与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苏州)有限公司(下称“苏州赛迪”)联合撰写的《吴中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立足全球坐标系统梳理该区优势、特色和进展,为吴中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建新功提供有益思路。

  2022年初,吴中区提出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目标引发社会关注。在多地加码布局竞争日趋激烈,产业从“蓝海”走向“红海”之际,吴中区奋力登顶第一的底气何来?

  报告从全球行业发展趋势洞察、吴中区产业链全景解构、产业生态分析等数十个细分维度入手,全面展示该区多年深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积淀而成的强大“内核”。

  产业集聚蔚然成势。自2017年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以来,吴中区坚持“项目为王”接续发力,崛起成为全国产业高地。报告显示,2022年吴中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其中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326.1亿元,增长32.1%;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177.4亿元,增长30.5%;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517.2亿元,增长23.8%,均保持高速增长。从产量看,2022年吴中区服务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六成以上、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内资品牌的七分之一,均位居国内前列。

  国产替代展现担当。不仅有规模之大、产业链之全,更有技术之强、品牌之盛,是吴中区的另一大特色。报告指出,该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累计创建市级以上首台套35个,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均有企业深耕布局、蜚声海外。比如绿的谐波自2003年起着手精密谐波减速器自主研发,在国内率先打破日本哈默纳科垄断局面,目前产品销量全国第1、全球第2。汇川技术自2008年落户吴中区以来,自主研发成果从控制器、伺服电机拓展至SCARA、六关节等工业机器人本体,目前SCARA机器人销量国内第1、全球第2。

  在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方面,吴中区亦显担当。报告显示,追觅科技是国内少数拥有自研自产高速数字马达能力的科创公司,其研发的高速马达每分钟可实现20万转、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成功跻身全球独角兽榜单。科沃斯扎根吴中区25年,共获得国内外授权专利1961件、其中发明专利652件,近期牵头组建智能机器人创新联合体,助力破解行业共性难题。

  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瞄准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大院大所,吴中区精准招引、精诚合作。报告显示,目前哈工大苏州研究院、浙大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西交大苏州高端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苏州赛迪、信通院江苏研究院等重大科创平台均已落户吴中区,全面参与本地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等工作。此外,苏州吴中·硅谷创新中心、APEC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基地、苏州清华专项创新中心、创赢未来联合创新中心等科创载体也陆续走向实体化运营。

  以“非常之力”招项目,下“非常之功”建项目,用“非常之心”服务项目,吴中区日渐成为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创新重要阵地。报告指出,该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科创企业矩阵持续扩容,共认定有效高企322家,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6家(其中国家级24家)、企业技术中心8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个,培育入库瞪羚企业45家、独角兽企业9家,涌现上市公司14家。

  2023年以来,吴中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链韧性凸显,1—8月实现产业规模843.4亿元,增长32.6%,链上集聚企业增长至800余家,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全省、全国影响力与日俱增。

  据吴中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正酝酿出台《吴中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通过政策接续发力,引导企业面向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系统与软件、智能制造装备等方向持续攻关,在全力服务制造强国建设中持续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王梦菲 王艳艳)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