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千年哈尼梯田”,感受“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三千四百年”的绚丽之美,感染和折服着踏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人们。
今年以来,红河州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充分依托“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和多元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推进云南旅游新方向建设,着力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推动“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文旅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东风韵特色旅游小镇
项目带动 推动文旅发展大跨越
对红河州而言,丰富的文旅资源为文旅产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正因如此,红河在全力保护好现有珍贵资源的同时,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如何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红河在思考,在行动。
微风吹过,紫色的花海掀起一层层海浪,一旁的风车摆动着巨大的叶片,蓝天、白云映衬着远处的红色砖房,犹如一幅动人的油画。这里是弥勒市东风韵特色旅游小镇,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来此“打卡”。
在这里,可以悠闲地品咖啡、看书、观看艺术展,或参加一场盛大的音乐派对……沉浸式体验美好,让身心彻底放松。作为红河州文旅融合发展重点项目之一,东风韵特色旅游小镇将“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体验式经济在这里释放出巨大的张力。
一个小镇,带火一座城。目前,东风韵特色旅游小镇不仅为弥勒市引来数百万游客,实现一业兴百业旺,还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将文创产品研发、旅游商品开发与属地农特产品进行有机结合,延伸农产品产业链,销售额累计突破500万元,切实帮助属地村镇实现创收、增收。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旅游开发更离不开项目支撑。近年来,红河州立足和突出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持续用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推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移植到文旅产业上,重点扶持、培育一批辐射力强的大项目,挖掘文旅产业发展潜力,以项目建设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目前,红河州总投资2847亿元,筹划包装文旅项目228个,重点实施弥勒东风韵特色旅游小镇、建水古城、元阳县哈尼梯田乡村振兴示范区、红河马帮古城及河口国门文化打造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着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元阳县哈尼梯田
品牌引领 激发文旅互动大效益
“这是我第3次来元阳县,流动的云海、壮丽的梯田、极致的景观,每次来都让我感到震撼。”游客杨海涛说。
假日期间,哈尼梯田景区游人如织,放眼远眺,数千层梯田极为壮观,美如画卷。郁郁葱葱的“翡翠梯田”、漫山遍野的“黄金梯田”、清澈见底的“镜面梯田”,哈尼梯田早已成为红河州旅游的金字招牌。
随着弥勒市“小河边村—东风韵小镇—小太平村—太平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路线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元阳县阿者科村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批“最佳旅游乡村”备选名单、中越“两国六目的地”黄金旅游线路知名度进一步增强、哈尼梯田金字招牌不断擦亮,“云上梯田·梦想红河”品牌内涵不断丰富,“最云南”底气不断增强,红河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红河州各地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紧扣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目标,突出核心品牌建设,致力将文化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全域旅游体系。推出“梯田韵、古城梦、异域风、佛地行、红色情”五大旅游品牌,进一步加快特色旅游城市及文化旅游名镇、名村等品牌创建工作,推进弥勒东风韵、建水紫陶里和朱家花园等做大做强,培育壮大旅游演艺、旅游住宿等市场主体,支持规上限上涉旅企业发展壮大和涉旅企业升规纳统,全面提升红河的知名度。
八条半村民小组
业态升级 激发文旅市场强大活力
今年的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暨边民大联欢活动,以英语、越南语、马来语、印尼语、泰语5个语种进行海外发布,覆盖10余个亚洲国家近2亿名受众。
漫步河口瑶族自治县河口镇城郊村委会八条半村民小组,一幢幢整齐划一的法式建筑、穿村而过的滇越铁路、群山环绕间潺潺的河流、倚河而建的各类休闲娱乐设施等特色景观让人流连忘返。“这里可以游玩,放松身心,真是一个周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越南游客陈秋湾说。
红河州边境线长,借助中越“两国六目的地”黄金旅游线路,州、县两级文旅部门协同联动,做好项目谋划和资源整合,培育具有红河特色的跨境旅游产品。截至今年6月底,河口口岸出入境人数达1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59亿元。这只是红河州着力培育有吸引力的新业态、好产品的一个缩影。
在谋划发展文旅产业过程中,红河州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一批优质住宿点,深耕一批非遗文旅产品,创作一批经典文艺作品。中越“两国六目的地”黄金旅游线路受到两国游客热捧,哈尼族铓鼓舞、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等119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得到加强,建水紫陶走进北京荣宝斋、上海豫园,彝族海菜腔亮相COP15第二阶段会议,红河文旅亮点纷呈。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致力于打造更多“本地人反复来、外地人慕名来”的好去处,红河州不断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聚焦“文、旅、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推动“旅游+”“+旅游”业态创新发展,打造“体育+旅游”“非遗+旅游”等业态——推动河口国门文化建设,发展跨境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依托弥勒山水田园城市等热门IP,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休闲农业;策划推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红河季”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做热做大文化和旅游市场,拉动全州文旅市场复苏的“引爆点”和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城市旅游体验功能,形成城市内部旅游循环圈,提升城市旅游品质,全力发展城市旅游。
除此之外,红河州进一步优化“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用好49支文旅青年志愿者团队,更好地满足游客高品质游玩需求,全面展现红河州城市形象和友好度。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如今的红河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文旅融合正为红河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