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加强龙口市地名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经各镇街、部门推荐,市民政局评审认定,决定将以下17处地名列入龙口市第一批地名保护名录,公告如下:
龙口市第一批地名保护名录(征求意见稿) | ||||
序号 | 标准名称 | 地名类别 | 所在政区 | 文化价值信息 |
1 | 龙口市 | 三级行政区域 | 烟台市 | 龙口的历史可追溯到夏朝,商末建莱国,秦代设黄县,是中国最早的县治单位之一,因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修建的龙口墩而得名。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龙口素有“莱子古国金黄县”的美誉,盛产苹果、草莓、葡萄等果品,工业基础雄厚,门类较为齐全。全市已形成高端铝材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港口及临港、食品加工及存储、旅游及度假产业等支柱产业。 |
2 | 东江街道 | 四级行政区域 | 龙口市 | 东江街道位于龙口市南部,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8.1万,辖53个村,镇政府驻东江村。1957年属智家乡、碓徐乡、张家沟乡辖,1958年9月成立智家人民公社,1982年更名东江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公社改为东江乡,1988年11月改称东江镇,2010年9月撤销东江镇设立东江街道办事处。境内有邵家遗址,国家5A级景区南山旅游风景区,有世界最大的锡青铜坐佛南山大佛,国内最大的室内玉佛南山药师玉佛。荣乌高速、龙烟铁路、省道S213、S304穿境而过。 |
3 | 黄山馆镇 | 四级行政区域 | 龙口市 | 黄山馆镇属于山东烟台龙口市,地处龙口市西南部,龙口、招远、莱州三市交界,东与北马镇为邻,南与招远市张星镇接壤,西邻招远市辛庄镇,北与龙港街道毗邻,西北濒渤海湾。黄山馆镇是古代有名的驿站之一,境内的海岸线长达4.5公里,拥有可养水面6000多亩,镇域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烟潍路、青招路、战备路三条主干线贯通,大莱龙铁路从西向东贯通,交通、通讯等设施完善。 |
4 | 庵夼村 | 农村居民点 | 芦头镇 | 庵夼村位于芦头镇南部山区,东北临近南山旅游区,南临招远市,西临张招公路。现有民居166户,人口439人,均为汉族。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480余亩,山峦面积4000余亩,沿山硬化旅游道路6000余米,山上建观光古凉亭两处,村民主要果树种植、蔬菜,盛产庵夼天然矿泉水。庵夼村起源于明代初期,王姓先由本县大王家迁来,后又史姓迁来开垦居住,因坐落在大飘山脚下,庵庙下面,故取名庵夼。 |
5 | 西河阳 | 农村居民点 | 诸由观镇 | 西河阳是诸由观镇上一个富饶而美丽的村庄,南面10公里之处是南山旅游景区、北面5公里之处有龙口最大的湿地公园、滨海旅游度假区、再往北行驶20公里有八仙过海之--蓬莱仙阁。距离烟台蓬莱国际机场约40公里。它的地理位置依靠在黄水河畔,省道S264旁,南部临近荣乌高速(G18),与全省高速公路网相连,直达全国各地。西河阳风景美丽,气温宜人,是度假旅游最佳之地。 |
6 | 桑岛村 | 农村居民点 | 徐福街道 | 桑岛村隶属于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徐福街道,是龙口市唯一的海岛村庄,是镶嵌在渤海湾内的一颗明珠。它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2公里处,四周环海。东与蓬莱、长山列岛相望,西通龙口港,北是渤海湾,南离港栾水产公司3.2公里。全岛面积2平方公里,海拔9.2米。西北端0.5公里处有小依岛,面积为0.0375平方公里,海拔5.8米。2015年该村被命名为第二批山东省省级传统村落,游客络绎不绝。2016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公布桑岛村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
7 | 镇沙村 | 农村居民点 | 兰高镇 | 龙口市兰高镇镇沙村地处龙口市区东北侧,264省道东南侧,黄水河西南侧。兰高镇境内有横向S302省道、S264省道和G18国道斜向穿过 ,组成便利的对外交通网。镇沙村村庄四面农田环绕,房屋就地取材,以石头为主,冬暖夏凉,具有山区石砖房屋的特征。镇沙村传统建筑占到村庄建筑总面积的40%,拥有传统民居百余栋。镇沙村的传统历史建筑形式多样,主要类型为 “砖石小瓦房”。房屋顶用传承已久的弧形青瓦,层次压盖似鱼鳞状,青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 |
8 | 庵下吴家 | 农村居民点 | 石良镇 | 庵下吴家村位于石良镇,因潜唐庵得名,潜唐庵位于村东,相传唐代初年,李世民征东途经黄县,曾避难于掇芝山一庵庙之中,后大军凯旋,遂下令重修庵庙,因唐王曾于庙中污秽脱险,帮取名潜唐庵。 |
9 | 馆前后徐 | 农村居民点 | 黄山馆镇 | 馆前后徐家村落坐在古老的驿站黄山馆镇的东南6里处,村中全部是汉族,徐达后人没有外姓,全村164户,380人。馆前后徐家村因坐落位置的独特,史称“二龙戏珠地”。据村中《徐氏家谱》记载,村徐姓原系苏州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徐氏的分支、明初魏国公徐达后裔。洪武七年(1327年),徐达爱妾谢氏与孙奉旨到青州屯垦,称为“徐家军”。后徐达后裔在黄县西南乡小阜观以北建一军垦寨(今海岱大湾前徐家),官兵家属依寨定居,建村名小阜观徐家。 |
10 | 界沟张家 | 农村居民点 | 芦头镇 | 界沟张家村位于龙口市南部山区,村东是龙口市大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上汇流而下的小溪自村内穿过,给山村增添了生机与灵气。东北临近南山旅游区,南临招远市,东临张招公路,整个村庄呈扇形分布,由西向东由高至低梯形分布在群山的山脚下,房屋就地取材,以石头为主,冬暖夏凉,具有山区石头房屋的特征。传统建筑占到村庄建筑总面积的70%,拥有古民居4000平方米,居住人口200人,村民房屋均以山里石头为主,形成了独特的山区房特色,村内有古井10处、古树200余棵、古桥5座、古河道600余米。 |
11 | 界沟刘家 | 农村居民点 | 芦头镇 | 芦头镇界沟刘家村,南与招远接壤村东村西皆山脉,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人口765人,以刘姓为主、次姜迟二姓及史韩李仲等。土地800余亩、山岗1000多亩。土地由黄土及沙土构成,山岚山林茂密由赤松黑松刺槐杨树等覆盖、主要分布在村庄周围,也有七夼东山一片庵夼周围全有,其中蝎虎涧夹在庵夼山里,几块巨石天然组成一只硕大的爬行的壁虎栩栩如生,山涧水无有冬夏川流不息。 |
12 | 耩下刘家 | 农村居民点 | 黄山馆镇 | 耩下刘家村位于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黄山馆镇的东南部,村庄地势北低南高,村内多耩地,主要种植有小麦、玉米、葡萄、苹果等作物。耩下刘家依地势而建,北低南高,形成了背靠小山、水在一边、三面环田、街在当中的村域形态。耩下刘家村中传统民居以硬山坡屋顶的多进三合院或四合院为主。房屋以村中心为中心,呈环绕状扩散,中心区域建筑密度较大,房屋房屋紧凑,建筑之间的距离越窄,年代越久远。 |
13 | 下虎龙石村 | 农村居民点 | 北马镇 | 下虎龙石村位于山东省龙口市西南山区,古称左青龙、右白虎,前有狗山伴龙虎。距青龙背山400米,虎山50米,狗山800米,是著名胶东花岗岩石材中心。据《龙口县志》载,明朝永乐年间,战姓由云南迁来,因右有虎山,左有青龙背山,取名“虎龙石”,后有陈姓迁来虎山南取名上虎龙石,故自然形成下虎龙石。 |
14 | 水夼村 | 农村居民点 | 石良镇 | 水夼村坐落于艾古山脉的西北端,老跺顶西坡,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垂直落差50多米。明万历年间,张民由王家沟迁来建村,因村旁有一小庵,庵前有一股泉水常年流淌,村庄被群山环绕,故取名水夼村。村主河道深而窄,河水穿村而过,逢大雨时,直泻而下,雨停水止。 |
15 | 木厂村 | 农村居民点 | 下丁家镇 | 木厂村位于龙口市南15公里,下丁家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坐落于大飘山自然保护区和之莱山自然保护区之间,依山河而建,总用地面积约2.45平方公里。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村内建筑布局呈聚宝盆造型,房屋为青瓦石墙或红瓦白墙,四合院结构,典型的胶东民居老黄县房的样式。产业以果树种植为主,种类丰富,涵盖樱桃、杏、桃、梨等多个品种。2018年投资115万元进行了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先后获得了龙口市幸福村居进步奖、龙口市幸福村居创建奖等荣誉称号。 |
16 | 黄水河 | 河流 | 石良镇、七甲镇、兰高镇、诸由观镇 | 黄水河是龙口市最大河流,纵贯市境东部。该河发源于栖霞市蚕山,流经石良、七甲、兰高、诸由观四镇入渤海。干流市内长32千米, |
17 | 莱山 | 山峰 | 东江街道、兰高镇、七甲镇 | 位于龙口市东南,东江街道、兰高镇和七甲镇三镇街交界处,海拔619.4米,为龙口市之镇山。 |
公示时间:2023年10月17日至2023年10月27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联系市民政局地名办)。
联系电话:0535-8955753
龙口市民政局
2023年10月17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