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工作,确保地震应急工作协调、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损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现就有关政策内容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
山东省是地震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存在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2023年8月6日,德州平原发生5.5级地震,警示我们要在提高抗震设防能力的同时,大力提升地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轻生命财产损失。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震应急处置工作。2022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修订印发了《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鲁政办字〔2022〕25号),明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主要职责为:组织力量对灾区民用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被震损的建设工程开展应急评估、鉴定,对建筑安全情况进行分类,并设置明显标识;组织力量对灾区城镇供排水、燃气热力、道路等重要基础设施进行抢险抢修,尽快恢复“生命线”设施和基础设施功能。2022年5月,省应急厅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通知》(鲁应急字〔2022〕85号),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在2023年底前制定本部门地震应急预案。
二、起草过程
2023年5月,我厅启动《预案》编制工作,经过三次调研和座谈交流,形成了《预案》征求意见稿,三次送厅有关处室和单位、两次送省市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征求意见,并赴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调研学习预案编制和实施经验。根据反馈的意见建议,结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和四川省、河北省等相关工作经验,对《预案》反复修改完善,形成审议稿,于2023年10月7日报经厅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三、文件主要内容
《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山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预案》《山东省地震应急与救援办法》《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为依据,建立了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明确了责任分工和工作内容,分为总则、组织体系及职责、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灾后重建、保障措施、附则、附录8个部分。
(一)总则。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明确地震应急处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坚持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多级联动的工作原则。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指挥体系,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抗震救灾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和市、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等组成。指挥部由厅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指挥,分管负责同志任副总指挥,厅办公室等18个处室、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群众生活保障组、房屋震害排查评估组、市政设施保障与运行恢复组、房屋恢复重建组及技术专家组,并明确了指挥部各工作组和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
(三)应急响应。根据地震灾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个等级,分别对应响应级别I、II、III和IV级。I级和II级响应下,厅指挥部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启动地震应急响应工作。III和IV级响应下,市和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启动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厅指挥部指导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规范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对地震灾害时的处置程序,包括灾情收集与信息报送、应急排查评估、工程抢险抢修、开展应急安置、信息发布与舆情管理、社会动员和应急结束。其中,应急排查评估环节要指导灾区对重要市政设施和民用住房及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应急排查评估,对安全情况进行分类,按“可继续使用”、“暂停使用待鉴定”、“停止使用尽快拆除”设置明显标识。
(五)灾后重建。明确地震应急结束后,灾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及时总结应急工作,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组织有关部门调查灾区房屋设施受损情况,制定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六)保障措施。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资源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城建档案资料保障,确保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顺利进行。
(七)附则。明确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并向上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本级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八)附录。包括地震灾害分级标准及响应级别表和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急物资装备表。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