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城市出租车即可监测PM2.5、PM10、TSP及降尘源污染情况,大数据分析绘制城市颗粒物分布图助力城市监管……如今,行走在青岛城市的大街小巷,一辆随手拦下来的出租车,很可能就是一个移动的“空气监测器”。
这一创新举措,正是源于青岛建设的出租车走航大气颗粒物移动监测系统——市生态环境局以出租车为载体,实时监测机动车道路PM2.5、PM10、TSP及降尘源污染情况,实时了解各区市路段扬尘污染情况,实现全天候连续监测并进行精准溯源和现场处置。
近年来,青岛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转型,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整合各行业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实现了业务数据汇聚全覆盖,形成了生态环境信息资源主题库,实现对环保全业务的全面支撑,持续强化大数据运用水平,不断提升数字生态治理能力。出租车走航大气颗粒物移动监测系统正是其中的生动应用。
“出租车运行时间长、覆盖范围广、运营成本低,将车载大气颗粒物监测设备安装在出租车顶灯内,可以实现24小时连续监测,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车辆位置、监测数据上传至云平台,云平台再将数据统一处理绘制生成城市颗粒物分布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系统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出租车走航大气颗粒物移动监测系统与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做了深度对接,弥补了各监测站固定监测点位无法移动的弱点,为网格化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持,“对此,我们进行了多次现场调试,才最终分析、确定了场景应用方案。目前,青岛已将其作为核心场景应用优秀案例向省、国家进行重点推荐,对我们优化系统、总结经验、重点推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将道路颗粒物污染程度,按照红、橙、黄、绿色进行划分:绿色为清洁,红色为污染,颜色越深,污染越重。安装了车载监控系统的出租车不断在城市内移动,可实时监测机动车道污染物浓度。当车辆行驶到有污染的路段,安装视频设备的车辆可以抓拍现场视频,上传并保存到云平台,同步到污染云图,直观呈现全市道路颗粒物污染状况,并能对实时局部污染报警,为快速治理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并指导我市精准溯源、靶向治理城市扬尘,使网格化监管真正细化到每个社区、每个路段。目前,青岛已在220辆出租车顶灯内安装高精度车载大气颗粒物监测系统。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