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青岛市科教产融合园区建设方案(2021—2023年)》(青政办字〔2021〕21号)《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园区培育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青科规〔2021〕15号)等文件要求,支持高新区“一区多园”等园区发展,根据青岛市科技局《关于开展2024年度园区培育计划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开展2024年度园区培育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向
1.智能关节镜的关键技术突破及应用研究
项目内容:针对国产关节镜技术水平低,核心关键技术被国外巨头垄断的问题,开发两款关节镜系统:一款集成光源控制系统及成像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的4K超高清关节镜系统,解决成像稳定性低、清晰性差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国产全自研;一款集成式、操作便捷、方便携带的便携式关节镜系统,用于基层医院、户外急救、特殊救援场景等特定医疗需求。其中包含的手术规划软件系统,具有强大的非线性分析性能,是国内领先且自主可控的手术仿真规划系统,突破传统系统设计理念,功能模块贯穿术前规划、术中校对和术后康复全流程。整个系统不仅依托于先进的光学成像和独有的图像及信号处理技术,还结合双目识别和虚拟仿真技术,帮助医生发现并定位微小病变,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助力国产医疗内窥系统升级。
考核指标:完成4K超高清关节系统研发并形成样机1套以上;完成便携式高清关节镜系统的研发并形成样机1套以上;完成手术智能仿真与规划系统1套;申请虚拟仿真、智能算法相关的IP(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以上;实现软硬件系统完全自主研发,技术自主可控,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以上;引进或培养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20人以上;新开发和落实科研助理岗位4个以上;搭建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个;实现4K超高清关节镜及便携式关节镜设备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实现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2.肝癌miRNA检测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所属园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
项目内容:针对传统检测AFP和B超检测难以发现早期肝癌,导致肝癌患者确诊即晚期的情况,开发基于血清miRNA检测的肝癌早筛检测试剂盒,提高肝癌的早诊早治率。筛选与肝癌相关度高的多个miRNA,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评估模型,使该模型能够将早期肝癌患者从高危人群中特别是肝硬化、肝纤维化、脂肪肝等肝病患者中筛选出来,进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报,实现肝癌超早期、无创、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提高肝癌早诊早治率,提高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
考核指标:构建由6—8个血清miRNA组成的肝癌评估模型,形成标准操作流程(试剂盒说明书)和技术资料(包括技术要求和工艺规程);与不少于两家医院建立临床前样本验证合作,临床前样本量不少于300例;肝癌miRNA检测试剂盒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低于90%;获得肝癌miRNA检测试剂盒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检验报告;申请相关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发表相关高水平论文不少于5篇,参与制定相关国家标准1项;项目完成后实现年营收1000万元以上;培养相关专业高端人才8人以上,新开发和落实科研助理岗位10个以上,新增就业20人以上。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3.东西联合打造高端光通信芯片衬底磷化铟项目
所属园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
项目内容:针对目前国内大尺寸高品质磷化铟晶体衬底基本国外垄断、5G发展及战略科技封锁、下游前沿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受限、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安全可控迫在眉睫等现状,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进口替代。通过与西部地区搭建联合研究平台,东西联合,对磷化铟单晶石英管制造工艺进行改进,对长晶炉中加热介质进行研究,突破传统四温区电阻丝加热原理,采用石墨加热体取代原有的电阻丝加热体,避免了石英砂堆积不均匀问题,从而解决晶体炉内温区与温区之间温度梯度问题,更加精准地控制晶体生长温度变化。最终实现大尺寸、低位错、高品质的磷化铟晶体衬底的研发及产业化。
考核指标:单晶良率≥40%;降低位错缺陷至<30个/cm2;晶体载流子浓度达到(2-8)x1018cm3,电阻率达到(0.6-2.5)×10-3ohm.cm,迁移率达到(1-2)103cm2/V.sec;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取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不少于2项;建设一条磷化铟单晶衬底生产线;实现营业收入300万以上;带动就业30人,新开发和落实科研助理岗位2个。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4.新型智能机器人全自动分拣集成系统的研发与示范应用
所属园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
项目内容:针对目前国内物流分拨中心在供件和集包等环节仍以人工操作为主的现状和对全自动供件和全自动集包等系统的需求,突破多形态物体堆叠状态视觉识别和包裹动态分离结构及算法策略,实现叠件分离设备的研制;突破并排运动物体视觉识别和包裹高速单件流机构及拉距控制技术,实现高速单件分离设备的开发;突破高速扁平件叠件视觉检测算法,实现叠件检测设备的研制;突破多形态物体图像实例分割、物体拾取策略、物体碰撞检测、机器人轨迹运算控制等算法,实现智能机器人自动上件设备的研制;突破离散物品信息跟踪、料箱满格实时监测、料箱位置精准跟踪及分拣识别控制技术,实现全自动集包系统的研制。
考核指标:研发叠件分离设备、高速单件分离设备、叠件检测设备各1套,组合集成全自动供件系统1套,实现有效供件效率≥10000件/小时,分离准确率≥97%;研发智能机器人自动上件设备1套,实现有效供件效率≥1500件/小时,机械手抓取成功率≥98%,供件上双率≤1‰,供件破损率为0,剔除误判率≤2%;研发全自动集包系统1套,实现单区收件效率≥6000件/小时,收包效率≥300箱/小时;实现示范应用项目数量≥3;新申请专利9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新申请软件著作权3件;新引进培养人才不少于80人,新开发和落实科研助理岗位不少于40个;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5.基于机器视觉和眼动技术的小儿眼科创新型医疗器械研制
所属园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
项目内容:响应国家婴幼儿视力筛查和近视防控等文件要求,针对3岁及以下婴幼儿由于配合差和表达能力弱导致视力值(非屈光)普筛极为困难的痛点,开发基于机器视觉和眼动技术的便携式婴幼儿视力值(非屈光)筛查和检测设备,填补婴幼儿视力值(非屈光)普筛便携式设备空白;运用机器视觉对被测瞳孔和生理反应等进行识别和分析;通过该设备,婴幼儿视力值(非屈光)普筛和建档年龄可以提前3年,通过筛查提早发现婴幼儿视力问题,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进行医疗器械注册型式检验,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实现临床应用。
考核指标:研制出一款基于机器视觉和眼动技术的便携式婴幼儿视力值(非屈光)筛查和检测设备,提交样机实物;能够筛查和检测2—4岁婴幼儿视力值(非屈光);基于OKN法进行客观检测,无需被测主观反馈;筛查精度为对数视力表一行;单个视标等级显示和结果输出不超过5秒;通过二类医疗器械型式检验,提供第三方检验报告;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取得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带动就业不少于8人;新开发和落实科研助理岗位2个;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6.基于AI模型分析的工业能源管理云SAAS平台
所属园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
项目内容:针对现有能源管理系统在应用于大型工业厂区时,集中管理、实时采集、拥塞控制能力差,服务器、采集器架设和通讯布线复杂,严重影响节能效果和成本的问题,研制基于AI模型分析的工业能源管理云SAAS平台,通过物联网MQTT协议进行企业能耗数据接入,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通过AI模型分析+大数据+行业标准库,全面可视化展现企业能耗状况,形成安全、高效运行的能源管理体系,降低运营成本。平台可通过共享数据接口功能提供能耗数据报表,满足主管部门能源监管要求;通过数据实时监测、智能告警、同环比分析、重点设备分析、能耗总览、单耗分析、成本核算等功能实现生产全过程的能源实时监测、分析及能源消耗行为优化,完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国家“双碳要求”进行碳指标折算,实现碳跟踪、碳盘查等服务。
考核指标:开发面向大型工业厂区的能源管理云SAAS平台≥1套,使企业综合能耗降低≥5%,系统内基础数据接入正确率达100%,遥控遥调命令传送时间≤1ms,事件顺序记录(SOE)分辨率≤2ms,遥信信号响应率≥100%,遥控(调)正确率达100%,冗余切换成功率达100%,实现50张以上能源报表的管理展示与自动生成;建立智能AI计算模型≥1个,根据企业生产与能耗情况,生成适合企业自身的能源考核指标体系;申请软件著作权≥25件;培养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0名;新开发和落实科研助理岗位2个;项目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7.高端农业智能液压驱动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
所属园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
项目内容:主要研究和分析高端农业智能液压驱动装置的高压化摩擦副和液压微观织构配流副热流固耦合数学模型性能:温度场变化、能量损失、应用理论分析、摩擦副性能等基础理论以及配流副的摩擦润滑机理,优化得到影响油膜负载力的微观织构结构—深度、直径、面积率等参数,突破增强配流副油膜刚度的关键技术,且采用新型的表面涂覆技术,降低配流副的摩擦系数,显著提高配流副的耐磨性,从而提高液压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同时研究产品系统匹配性及市场推广: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液压驱动装置的匹配性,配置不同的控制阀结构,实现产品具有微动作稳定性,依据马达输出转速的传感检测,通过负载压力调整马达输入流量,形成闭环回路,满足不同工况。
考核指标:完成产品优化设计,样机性能参数达到设计要求:额定转矩2099N·m;最高速度达3000r/min;额定工况下容积效率达97.5%,一致性偏差率在±1.5%之间;额定工况下,先导压力3MPa下,总效率达83%;高端农业智能液压驱动装置实现批量化,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利润达48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0人;申请国内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2项;新开发和落实科研助理岗位2个;在智能信息化WIMS系统平台实现研发设计、生产、检测过程。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8.靶向功能性后生元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所属园区:胶州湾北部主园区
项目内容:针对国内后生元菌种资源缺失、菌种代谢不稳定、菌种及关键活性代谢物筛选不精准、活性代谢物富集低及作用靶向性差等问题,导致后生元关键制备技术被国际巨头企业垄断。通过建设后生元菌种资源库,搭建菌种生物活性物靶点数据库,纯化及表征后生元活性代谢物,创制生物活性物富集发酵工艺,从而突破靶向功能性后生元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具有治疗细菌性腹泻、拮抗致病菌、治疗浅表性胃炎等功能的后生元,减少或代替药物、抗生素等使用,实现“药食同源”,打破靶向功能性后生元产业化应用的国际垄断,实现中国大健康产业后生元原料的国产化。
考核指标:建成后生元菌种资源库3000-4000株,筛选出高产特定活性代谢物菌株10-15株,专利保藏菌株5-8株;建成一套包含3000-4000个生物活性物和400-500个临床靶点的菌种生物活性物靶点数据库,并搭建一个可实现多活性成分、多靶点协同的功效预测计算生物学平台;开发出3种具有缓解细菌性腹泻、拮抗致病菌、治疗浅表性胃炎等功能的后生元,纯化表征30-50种活性代谢物;完成靶向功能性后生元功能评价3项;开发出靶向功能性后生元生产加工技术体系3套;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5篇,建立企业标准3-5项;引进或培养中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人员2-4名,新开发和落实科研助理岗位2-4个;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带动行业就业100余人。
拟支持项目1项,支持资金不超过500万元。
二、申报要求
申报项目和单位须符合上述申报领域方向和《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青科规〔2021〕16号)、《青岛市科学技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青财科教〔2021〕21号)、《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园区培育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青科规〔2021〕15号)的有关要求,同时还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此次申报项目为青岛市园区培育计划项目,项目重点支持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领军及重点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二)申报单位应为在胶州湾北部主园区范围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三)申报单位要对申报材料的科学性、有效性、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经审核发现申报材料有不实情况的,取消申报单位项目评审和承担资格,并记入科研诚信档案。
(四)申报项目须明确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科研信用记录良好,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有超过1项(不含1项)在研项目或2次验收未通过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正常参加2022年验收的项目除外)。参加过相关指南咨询论证的专家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项目团队成员申报。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和女性科技人才积极参与项目申报。
(五)联合申报须签订联合申报协议,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知识产权和利益归属、合作经费(包括自筹经费)的额度和来源等。
(六)申报单位为科技统计调查纳统单位的,应提供上年度研发统计填报材料。规上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企业为2022年度《企业研发项目情况表》(107-1表)和《企业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表》(107-2表)。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为零或规模以上企业未按规定在相关统计系统填报的不得申报。
(七)申报单位应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积极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在项目申报材料中明确科研助理信息。
(八)若申报项目涉及科技伦理、科技安全、保密等相关问题,申报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伦理准则和保密要求。
三、支持方式
(一)青岛市园区培育计划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二)单个项目申报市财政资金支持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根据项目体量、企业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分层次的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应匹配自筹资金,市财政资金支持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度的50%。市拨经费低于申报数额时,不足部分由承担单位自筹解决。
(三)2024年项目和资金额度将根据年度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预算情况进行统筹安排。采取政府无偿资助等方式给予支持。
各申报单位需认真填写《青岛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园区培育计划项目申报书》《青岛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见附件1、2),并于2023年10月17日17:00前,将加盖公章及签字后的申报材料及相关证明材料纸质件按顺序胶装后一式四份送至高新区创业大厦A座1710房间,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kjfwb66966790@163.com。
申报单位可选择提供知识产权证(包括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查新报告、检测报告等作为相关证明材料。
涉密材料严禁在系统填报或互联网流转,如涉及务必通过涉密计算机刻录光盘或打印纸质版送至高新区科技创新部(高新区创业大厦A座1710室)。
联系人:闫琪 于蒙琦
联系电话:82020767
材料报送地址:高新区智力岛路1号创业大厦A座1710室
附件:1.青岛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园区培育计划项目申报书
2.青岛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部
2023年10月12日
附件: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