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南: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

今年以来,青岛市市南区深入开展行政审批领域“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暖心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推动审批服务前移,将审批服务送到企业群众身边,为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三条线”等重点工作提供更加公正、透明、规范、便捷的营商环境。

“一纸协议”实现环节简单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市南区深入走访调研挖掘企业落地需求,针对历史城区改造项目存在的历史建筑年代久远、产权复杂,导致招引企业办理营业执照提交住所登记材料多、企业入驻效率低的情况,探索建立商事主体住所“预备案”制度。

“审批局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便利举措,还主动帮助我们来办理。”提起市南区的营商环境,春鸿九创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翔竖起了大拇指。

据市南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部分工程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一些审批业务的办理希望‘暖南’团队可以提供“预备案”制应用协助。我们通过靠前辅导,帮助产权单位梳理、完备住所登记材料,并允许产权单位预先备案一套产权证明材料,后续入驻企业只需提交产权单位出具的租赁协议即可办理住所登记,审批材料简化,企业落地加速。”

近日,市南区“暖南”审批服务团队走进市南区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深入调研,“我们从历史城区入手,将改革成果拓展推广至商务楼宇、低效园区、改造片区,截至目前,共在 39 处住所(经营场所)应用,惠及企业1000 余家。”

场所前移打造“身边”窗口

聚焦提升企业群众政务服务“就近办”水平,整合基层便民服务资源,市南区建成启用 11 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及重点楼宇投放 22 台集成式自助服务终端,提供 146 项社会事务类行政审批事项自助办理服务,让辖区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优质的基层政务服务。将“个体工商户登记”“食品经营许可(个体)”等 81 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街道,配备专职一窗受理人员,食品经营类个体工商户开办手续实现街道层级集成办理,助力个体工商户发展。

“原以为办这个业务还是需要等几天的,没想到简简单单,就办完了,真的是太方便了。”前不久,存在视觉障碍的李先生来到市南区一窗式服务专区,想要申请办理盲人按摩店。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安排专人为李先生提供“一对一”的帮办代办服务,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就帮助李先生顺利拿到了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

聚焦靠前服务特殊群体,依托社区网格工作体系,细化服务供给,市南区积极为有需要的“老弱病残孕”等自身行动不便群体提供“入户办”审批服务。

据介绍,市南区选取群众需求高、办件量大的区、街道和社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形成特殊群众“入户办”事项清单,目前已有173 项事项纳入清单。截至目前,已完成特殊群体政务服务事项“入户办”15 件次,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金牌团队”精准帮办审批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排忧解难,已经成为市南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为充分发挥“金牌团队”作用,市南区聚焦服务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建立“项目管理师”制度,为 13 个区重点建设项目配备一对一“暖南”项目管理师,提供专属审批保障服务。“暖南”项目管理师主动对接项目建设单位,日常通过现场走访和电话回访形式,了解掌握项目建设进度,根据项目实际审批需求,搭建审批帮办桥梁,点对点对接协调相关审批部门解决项目建设进程中涉及“施工许可证核发”“项目竣工验收”等审批事项困难,将审批服务触角延伸至工程建设项目,助力工程建设项目快审批、快开工。

除此之外,为便利办事人审批申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市南区对高频审批事项进行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审批业务申报端采用“电子表单+智能辅导”模式,逐步引导办事人申报操作,同时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申报身份数据“自动填”,历史信息“选择填”,错误信息“纠错填”,极大减少办事人填写要素,提高填报准确率。

截至目前,共实现“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等 52 项审批事项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改革,相关事项办理时限由 1 个工作日提速至 15 分钟内办结,让“零基础”办事企业和群众简便高效完成审批申报。

“针对困扰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市南区将继续加大改善营商环境力度,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让企业发展更有获得感,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南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记者:刘成 通讯员:赵曼怡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