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七月中旬海河大学戴老师向我司咨询材料的介电强度如何测量,我司技术与戴老师深入沟通并与戴老师工确认测试样品尺寸范围后,向戴老师100KV电压击穿试验机,随后戴老师提出需要测试材料在高温下的击穿电压,我司技术为戴老师提供量身定制方案,得到用户的认可,于八月下旬向我司订购电压击穿试验机,并于九月初交付使用。
电压击穿试验仪实物图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实施*“211工程”重点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双*”建设以及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的高校。一百多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发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2464亩。
河海大学源于1915年由近代*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开创了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张闻天、沈泽民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河海求学,并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1924年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年并入第四中山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历经江苏大学工学土木系、中央大学工学水利组、中央大学水利系、南京大学水利系等多次更名)。1952年,南京大学水利系与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水利系科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组建华东水利学,钱正英为首任长。1960年,学校被中共中央认定为重点高校。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同志题写了校名。
学校设有水文水资源学、水利水电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土木与交通学、环境学、能源与电气学、信息学部(计算机与信息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力学与材料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地理与遥感学、机电工程学、海洋学、理学、数学学、商学(含经济与金融学)、公共管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学、外国语学、体育系、新能源学、水土保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未来技术学(筹)、河海里尔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系和大禹学(拔尖人才培养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国际教育学。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学生5万余名,其中研究生16025人,普通本科生20925人,留学生1364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3548名,具有高级职称的1611名;现有士5人(其中外籍士3人),*高层次人才88人次,*教师1人,模范教师1人,*教学名师3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等省级人才计划培养对象逾600人次。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创新团队8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创新团队26个。
学校是*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校。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围*学科建设名单。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社会科学论、数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世界排名前1‰。在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保持*。学校共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共有73个本科*。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务实重行的教育传统,培养了25万余名毕业生。以“宽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导向,学校大力推进*本科建设,拥有**本科*建设点37个、*特色*建设点13个,入选**本科课程42门,入选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获*教学成果奖13项。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形成了规模稳步扩大、布局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的研究生教育新格局,在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中连续三年获评A等。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主动服务*重大战略、行业需求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拥有水灾害防御重点实验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工程研究中心,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4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以保障*水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在水旱灾害防御、*水网重大工程建设、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智慧水利建设、新能源开发等重点领域,紧密结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南水电开发、流域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建设管理,承担了一大批*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科研项目,实现一系列*性、原创性和标志性成果产出。2010年以来,获*科技成果奖30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900余项。
学校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高校,已为100多个*和地区培养了数千名各类人才,与40多个*(地区)的120余所大学、科研所和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服务“走出去”战略,为“一带一路”沿线*及我国海外工程企业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撑。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校将坚持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精神,坚持和加强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朝着世界*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昂首迈进,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以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