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工作巡礼】儿童福利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市儿童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儿童利益优先,严格落实孤困儿童兜底保障,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全市192万儿童营造一片爱的蓝天。

突出兜底保障

稳住儿童福利“基本盘”

1.提高儿童福利保障标准

经市政府批准,联合市财政局出台文件,孤困儿童保障标准大幅提升。经过本轮调整,我市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与城市低保标准挂钩。今年上半年共发放基本生活费2557万元,同比增长55.6%。

2.建立完善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

与相关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运用“大数据+铁脚板”的办法,对1300条疑似困境儿童信息逐一核查,力争应保尽保。

3.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

积极开展“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养、医、康、教、社工一体化发展,全省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片区会议在市儿童福利院召开。


突出问题导向

构建儿童保护“大格局”

1.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组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合督查。3月底,市未保办成立5个督查组,对10个区(市)7个方面47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逐项逐条督查,全面推进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

二是个案会商机制发挥作用。各级未保办对未成年人监护困境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研判、会商。共召集个案会商3次,解决了5名困境儿童的监护、教育等问题。

三是推进困境未成年人家庭监护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与市法院、市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分别开展涉诉困境未成年人联动救助机制座谈,就监护缺失未成年人临时监护照料和救助帮扶路径进行探讨。

2.强化筑底夯基,打牢工作基础

一是建阵地。以“暖阳小屋”计划为抓手,开展城乡社区儿童服务阵地示范样板建设,以点带面推进900处城乡社区儿童服务阵地服务能力提升。

二是抓队伍。举办全市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周,2000多名基层工作人员受训,全面加强儿童工作队伍建设。

三是促能力。实施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项目,提升全市未保一线人员对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能力。

3.创新宣传形式,营造良好氛围

6月份开展以“岛城有爱 青情卫童”为主题的儿童福利保障和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为1500多名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开展600余场次政策宣讲活动,受益人群达14万人次;开展“奋进新征程 同心护未来”主题灯光秀,灯光秀在浮山湾精彩上演,引发市民、游客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开展“点亮六一 共护未来”活动,全市各大地标建筑的户外大屏和胶东国际机场、公交系统等近1000块显示屏轮番播放,倡导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原创发布青岛市未成年人保护公益宣传片《回答》,以电影手法直击心灵,号召一起做未成年人的守护者。短片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央视频客户端上线,受到网友空前关注,其中仅学习强国平台播放量已超15.9万次。


突出依法行政

规范儿童收养“全链条”

建立完善收养评估制度,规范做好送养工作,依法办理收养登记。通过组织收养登记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个案交流、分析指导,确保工作流程、办理时限和档案登记均合法合规。

突出需求导向

吹响儿童关爱“集结号”

1.实施助医助学助康

持续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为13名孤儿及时提供医疗康复救助;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资助201人次179万元。联合市慈善总会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资助62人次32万元。组织开展“护佑健康”孤困儿童大病保险项目,惠及2440名孤困儿童。

2.链动社会资源

开展“情暖新春 共护未来”寒假春节关爱服务困境儿童活动,各区(市)民政局积极发动。全市共开展103场家庭监护指导活动,走访困境儿童4390余人,发放各类生活物资约125万元,发放春节慰问金81.7万元。联合市慈善总会、黄岛区民政局,组织参加全省困境儿童公益研学活动。

3.强化品牌创建

推广“岛城有爱 青情卫童”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品牌,各区(市)也积极创建工作品牌。

我市相关工作经验做法被新华社内参采用;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入选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李沧区“有梦有为”项目等5项获评全省关爱服务困境儿童系列十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项目获评青岛慈善创新奖。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