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青岛水务集团党委全面贯彻“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紧紧抓住“关键人”“关键事”“关键点”,坚持以思想教育、理论武装为先导,把解决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同时将主题教育与达标三年行动、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年度重点工作等有机结合,系统梳理阻碍体制机制、影响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32项,制定主题教育达标工作清单、问题清单、创新举措清单、寻标对标清单、民生项目清单、制度清单共9项清单、228项任务,明确措施办法、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施清单式推进、台账化管理。
抓实理论学习,贯穿“六学联动”。健全机制“规范学”,集团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研讨50余次;领导干部“带头学”,举办4期主题教育读书班,领导干部均制定自学计划,带头抓好个人自学;结对共建“交流学”,开展政企社四方结对共建活动14次;专家讲授“宣讲学”,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分17个批次为全部1518名党员进行专题辅导;突出特色“体悟学”,利用青岛水务党史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创新方式“生动学”,以青岛市第二个党支部“李村水源地党支部”为素材,制作舞台剧开展巡回演学,开展“一个人的党课”,为离退休党员干部送“学”上门。
紧盯工程项目建设,提升水务设施保障能力。集团牢牢把握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有力契机,实施25项总投资58.5亿元的重点水务项目建设。聚焦全市“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作任务,坚持项目建设与党建工作部署同步实施,将主题教育作为破解瓶颈、攻坚克难的“良方”。推出“369工作法”,推动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11个工程项目提质提速,即墨区西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完成管线迁改工作,进入大规模施工阶段。
坚持将解民忧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将主题教育同扛实保障民生社会责任相结合,找准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的切入点、发力点,加快推进市办实事项目,对青岛市内三区15万套雨污水窨井进行安全性改造、加装防坠落设施,已安装井盖位移报警装置5000套;完善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安全供水保障能力,推进市政道路供水管网改造27公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256处,完成6个老旧小区供水设施改造。
推进“一站式”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水务服务质效上持续发力,开展“服务保障提升年”活动,深化主动服务和“无拒绝服务”理念,完善“客户代表制”,实现客户代表服务的“便捷化、零距离、全覆盖”。实施主动并联服务,推行用水报装、排水接入“一站式”集成办理青水管+服务,办理“青水管+”业务229个;推行“诉求速办”无拒绝服务机制,办理便民服务事项1949件,解决用户多次来电、回访不满意等热点难点问题66个。
深化服务平台,在惠民服务上出实招、下真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三上门”服务活动,上门走访重点客户、街道社区239个,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涉水问题12个;持续开展“周二供水帮办·经理接线日”活动,受理信息269个,全部落实解决。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有困难找党员”“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56次,处理排水先行服务处置信息469件;建立“1+N”用户诉求解决信息化平台,受理服务信息40815个。
强化“三个创新”,抓实推动发展。强化机制创新,聚焦制约企业发展瓶颈问题,建立特许经营权授予等8项机制,持续优化企业运营环境。强化体系创新,建立健全全员绩效目标管理等6个体系,制定《投资管理办法》等23项制度,形成工作管理闭环管控。强化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创造性地推出污水处理厂“零碳源投加深度脱氮除磷技术”,获得院士专家组科技成果评价认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完成科技创新项目22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6项。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