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纳贤|《绿色矿山》第一届编委会副主编、编委招募通知


《绿色矿山》主编

康红普 院士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搭建绿色矿山建设领域高端学术交流平台,20235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中文科技期刊——《绿色矿山》(Green Mine)应运而生。《绿色矿山》为季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912/TD,由《煤炭学报》编辑部负责策划、出版、发行。

《绿色矿山》办刊宗旨

立足国家能源战略,引导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科学有序开采,搭建对矿区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技术及先进经验交流平台,宣传矿山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生活和谐化。

《绿色矿山》刊登范围

绿色勘查、绿色开采、矿山地下空间利用、绿色选冶、矿山环境保护、低碳技术及节能减排、数字矿业、绿色低碳经济政策与评价等。



编委会是一本期刊的“名片”,是期刊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其代表了期刊的学术声誉和水平。为凝聚优秀专家学者力量,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为专家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和发展平台,《绿色矿山》拟组建第一届编委会,诚邀愿意为期刊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的专家加入,共同携手促进《绿色矿山》高质量发展。现将《绿色矿山》副主编、编委遴选条件公布如下,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自荐及推荐!





一、招募对象及条件


1.副主编

1)具有正高级职称;

2)具有一定的学术知名度和较高的学术视野;

3)具有为行业科技期刊定期审稿、组约稿件、策划专题、宣传推广等服务期刊发展的经历;

4)关爱《绿色矿山》,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期刊工作;

5)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身份在本领域的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代表性论文10篇及以上;

6)能够严格履行第二条职责中关于副主编6项义务者优先考虑;

7)学术态度严谨,无学术不端行为。


2.编 委

1)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

2)具有一定的学术知名度和较高的学术视野;

3)具有为行业科技期刊定期审稿、组约稿件、策划专题、宣传推广等服务期刊发展的经历;

4)关爱《绿色矿山》,积极与期刊沟通,为期刊的发展和推广献计献策,并乐于参与期刊工作;

5)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身份在本领域的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代表性论文5篇及以上;

6)能够严格履行第二条职责中关于编委5项义务者优先考虑;

7)学术态度严谨,无学术不端行为。



、职责


1.副主编

1)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期刊主编开展各项工作。把握期刊的学术方向和学术质量,根据学科发展动向,对期刊总体设计、学术导向、整体质量和报道重点等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

2)同行评议:积极参与本刊的审稿工作,每年审读稿件12篇及以上,或推荐其他专家审读稿件12次及以上;

3)组稿约稿:每年向本刊投稿或推荐6篇及以上高质量稿件,推荐学术选题并策划1~2期专题(专栏);

4)期刊宣传:积极维护期刊的声誉与品牌,通过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活动或其他学术渠道宣传本刊;

5)学术活动:每年召集学科编委,召开2次及以上学科会议。积极参加《绿色矿山》编委会、审/定稿会、专题学术会议等,协助期刊主办或协办相关学术会议或学术活动;

6)人才培养:培养和推荐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专家作为《绿色矿山》的编委、青年编委。


2.编 委

1)建言献策:关爱期刊发展,对办刊方针、报道计划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同行评议:积极参与本刊的审稿工作,每年审读稿件6篇及以上,或推荐其他专家审读稿件6次及以上;

3)组稿约稿:每年向本刊投稿或推荐2篇及以上高质量稿件,提供国内外学科前沿信息,推荐学术选题;

4)期刊宣传:积极维护期刊的声誉与品牌,通过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活动或其他学术渠道宣传本刊;

5)学术活动:积极参加《绿色矿山》编委会、审/定稿会、专题学术会议等,协助期刊主办或协办相关学术会议或学术活动。



三、副主编、编委权利


1)获得《绿色矿山》颁发的副主编、编委聘书,贡献突出的编委颁发优秀编委证书;
2)副主编、编委名字在《绿色矿山》显著位置列出;
3)副主编、编委本人或推荐的文章通过审核后,享有优先发表权;
4)同行评议工作表现出色者,可参加年度优秀审稿专家的评选;
5)享受《绿色矿山》和其他相关学术资料的赠送;
6)受邀参加本刊举办的各项学术会议和专家、专题交流活动;
7)为期刊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副主编、编委,经《煤炭学报》编委会批准,可增补为《煤炭学报》编委。


四、任期与评估


副主编、编委任期2年,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年初需制定个人年度工作计划,并于年终提交工作报告,由编委会进行年度评估,考核结果合格以上者可以连任;不合格者(无法胜任工作者)编辑部将会终止其副主编、编委资格;对连聘连任并考核结果为优秀者,编辑部将推荐其为《煤炭学报》编委候选人。



五、申请方式


有意加入《绿色矿山》第一届编委会副主编、编委者,请按要求填写副主编、编委申请表(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并于2023年8月29日前发至:guoxiaowei@chinacs.org.cn

注:
(1)副主编、编委只可选其一申报。

(2)邮件标题为:副主编(编委)+人名+所选学科,学科包含:绿色勘查、绿色开采、矿山地下空间利用、绿色选冶、矿山环境保护、低碳技术及节能减排、数字矿业、绿色低碳经济政策与评价

副主编申请表











编委申请表













六、主编简介

康红普,男,196511月生,山西五台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首席科学家,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能源大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励,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方向

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


主要成果

长期从事煤矿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开发出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成套技术体系:开发出煤矿井下煤岩体地质力学原位快速测试方法与仪器,研究了煤矿井下地应力、地质力学参数分布规律,为矿井开拓、巷道布置及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参数;发明了系列锚杆支护力学性能测试装置与平台,揭示出锚杆变形与破坏特征;提出预应力锚杆支护理论和动态信息设计法;开发出高强度、高刚度锚杆与锚索支护材料,形成煤矿巷道安全、高效支护成套技术。针对深部高应力巷道,提出巷道围岩支护―改性―卸压协同控制理论,开发出高预应力、高强度、高延伸率、高冲击韧性锚杆与锚索支护技术,高压劈裂注浆围岩改性技术,水力压裂卸压技术,为深部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径。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于我国煤矿多个矿区,取得的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推动了我国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改革与发展,提升了巷道围岩控制理论与技术水平。




编辑:赵泽维
审核:张晓宁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