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大豆、玉米已进入生长旺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时期,由于前期降雨,各地墒情较好,今年总体长势好于上年,但也存在局部病虫发生情况。各县区要做好监测预警、科学用药指导,病虫识别及防治宣传,切实减少危害损失,全面夯实秋粮丰产丰收基础。
一是抓好用药技术指导。结合各地区生产实际,加强复合种植病虫害科学使用技术指导。防治棉铃虫、斜纹夜蛾、粘虫、蚜虫、叶螨等害虫,针对性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乙螨唑等杀虫杀螨剂在低龄幼虫期或幼螨期喷雾防治;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南方锈病、大豆锈病、叶斑病等病害,针对性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丙环·嘧菌酯喷雾防治;杂草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地区采用定向隔离喷雾的方式继续开展防治工作。
二是抓好“一喷多促”。在大豆玉米生长发育中后期,有条件的地区组织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统一开展作业,混合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杀虫剂,实现病虫害防治、单产提高等多重功效。在播期较晚且出现旺长的地块,可在大豆初花期喷施多唑·甲哌嗡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植株旺长,预防后期落花落荚。
三是及时开展药害补救。在定向喷施除草剂时,应加装保护罩,注意选用对临近作物和下茬作物安全性高的除草剂品种,并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如果发生除草剂药害,可在作物叶面及时喷施吲哚丁酸、芸苔素内酯、赤霉酸、磷酸二氢钾等缓解药害。同时,应加强水肥管理,促根壮苗,增强抗逆性,促进作物快速恢复生长。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