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内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美乡优城”系列主题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内江在深入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的工作亮点、成效、举措。
发布会上,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林海亮介绍了内江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有关情况。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仁忠,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章友,市财政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赵顺利,东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谢庆诗分别就相关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梁恩奎主持发布会。
林海亮介绍,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作出“美乡优城”决策部署,明确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内江随即印发《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实施方案》,对全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进行了统筹谋划和系统部署,从2023年开始,按5年5个批次推进全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农村面貌改善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推动农村面貌实现根本性转变。
内江坚持高位推进,成立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县、镇、村四级分别建立工作专班,形成任务专、人员专、时间专、工作专的专门工作力量。制定《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多元投入十九条措施》和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乡村民居风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8个专项工作方案,明确牵头和责任部门、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责任体系。同步制定“1+1+8”制度体系,实行“半月一动态、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比、半年一检查、一年一验收考核、适时督导”工作推进办法。
内江坚持规划先行、问计于民,组织对18个目标镇(街道)涉及的188个村、72个社区共21.2万户开展全覆盖摸底调查,引导群众积极献计献策、共商共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乱治什么”的原则,每个镇、村因地制宜编制“一图一案一清单”。强化资金争取,督促县(市、区)、市级部门“走上去”争取涉农资金项目。目前,18个目标镇计划实施221个项目,总投资37.81亿元。
内江围绕农村民居风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8项重点工作任务,抓实农村人居面貌改善“八个一”。坚持“一村一韵、一户一景”,编制《内江市美丽乡村住房建设推荐图集》,同步改善“厨、厕、院、圈”。分类整治违建房、危旧房、废弃棚舍等建筑物,实施院落洁净、田园洁净、畜禽归顺等“六净六顺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改(拆)危房、土坯房1390户、改造厨房1898户、改造厕所2375户,整治偏杂房、废弃棚舍、残垣断壁等1948户,清理庭院41033个,清理河道2498公里,47项高频民生事项实现村级落地可办。加快推进农村道路、水电气讯入户等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涉及项目32个,已开工30个;水利项目28个,已完成28.6%;新建(改造)公路87.75公里、建设自来水管网9公里、清理公路边沟240公里。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建设“微田园”“微果园”“微菜园”“微花园”,已建成“微田园”2244户。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全市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血橙基地、最大的无花果全产业链集中发展区、最大的“内江黑猪”种群基地和全省最大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
“内江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林海亮说,在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各县(市、区)积极开展试点示范,以隆昌市光辉村、东兴区田家镇火花村为代表的试点村推进迅速、成效明显。在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民居风貌改善等方面,引领推动全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破题开局。下一步,全市将上下统筹发力,加快试点示范与全面推进的有效衔接,不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坚定贯彻落实省委“四化同步 城乡融合 五区共兴”战略部署,推动“做大工业 做强物流 美乡优城 共同富裕”落地落实,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奋力推进新时代内江振兴崛起凝聚良好舆论氛围,市政府新闻办围绕“做大工业、做强物流、美乡优城、共同富裕”召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萍)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