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聊城市考古研究院、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和旅游学院多方联合,举办了聊城市齐南齐北后海子考古工地开放日活动。
本次开放日设置了临时展览,采用展板与出土实物、遗迹相结合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本次发掘的成果。小到一枚铜币,大到整座墓葬,都在山东省考古院赵芳超老师内容详实的讲解中,真真切切的呈现在了同学们的面前。望着近在咫尺的出土文物与发掘现场,同学们纷纷赞叹着不虚此行、大开眼界。
在专门设置的体验区中,李兆恒、刘玉才等几位技师为同学们准备了手铲、探铲、毛刷和铁锹等工具,一边指导同学们体验打探孔、刮剖面、划分地层等常用操作技法,一边传授基础的地层学知识来阐明工作原理。新闻与纪录片里高深莫测的考古学,在变得触手可及的同时,也展现出了辛苦、枯燥的一面,却又更让人肃然起敬,因为诸多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大发现,正是在这风吹日晒的辛苦中,在这工具往复的枯燥里破土而出的。
考古发掘将尘封已久的文明带回人间,而要让这些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比写进书里、刻在碑上更好的方法是传播给更多的公众。本次考古工地开放日活动的举办,旨在“让文物活起来”,用了一种观众与文物之间“没有玻璃”的形式,拉近了公众与文物的距离,也拉近了公众与考古学的距离。当参观者在多年后仍能回想起参观时见到的情景,回想起参观时学到的知识,传承与传播的成果,就以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形式体现了出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