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融媒6月19日讯 6月 18日,在院上镇岘沽新村的田间地头,农机手驾驶联合收割机参加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在收割机作业完毕后,专家们走进田地,对农机手收获和遗漏、损失的小麦进行综合考量,由此判断小麦亩产量,测算每平方米小麦损失率。
经过现场测算,参赛的10名农机手的减损率均低于1%,莱西的农机手赵勇以0.36%的机收低损失率夺得青岛赛区的冠军。据介绍,本次大比武前5名的选手,获得“山东省粮食机收减损之星”称号,颁发“山东省粮食机收减损之星”奖章和证书;其余5名选手颁发“山东省粮食机收减损优秀选手”证书。
“机损率的大小,不仅在于机手的驾驶技术,更多是对小麦成熟程度的把控和联合收割机的调试。”聊起如何降低机损率,获得比武第一名的赵勇打开话匣子。“拨禾轮的转速、筛片的角度、风箱吹风的大小,都是机损率的影响因素。”赵勇说,在小麦成熟后期,小麦比麦糠要重一些,风箱的速度就要调小一些。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举办机收减损比赛就是通过培训、竞赛交流,提高农机手的机收操作水平。”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在农机手的操作下,大概比国家现行标准减少0.1%的损失率,按平均产量1000斤算,机收损失减少1%,就能增收10斤麦子,放大到青岛市350万亩左右的小麦,就能挽回损失1.75万吨,相当于多种3.5万亩小麦的产量。
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机收减损。今年“三夏”期间,我市充分挖掘机收减损潜力,通过以赛促训、以赛促提高的方式,积极营造广大农机手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提高农机手作业水平,减少粮食收获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