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iCEM2023之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篇

2023年6月27-30日,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与中国物理学会电子显微镜分会(对外: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www.china-em.cn)将联合主办“第九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3)”。

iCEM 2023会议围绕当下电子显微学研究及应用热点,邀请业界知名电子显微学专家、重点邀请近来有重要工作成果进展的优秀青年学者代表线上分享精彩报告。分设: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进展、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先进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在材料领域应用、电子显微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应用6个主题专场,诚邀业界人士报名参会。

主办单位: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参会方式:

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23

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专场预告

(注:最终日程以会议官网为准)

专场二:原位电子显微学技术及应用

(627日下午)

专场主持暨召集人:袁文涛 浙江大学电镜中心 研究员

报告题目

演讲嘉宾

纳米分辨高温原位扫描电镜研发新进展及其应用

张跃飞(浙江大学 教授)

待定

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催化反应过程及活性位电子显微学研究

周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Cu基催化剂表界面动态结构原位电子显微研究

罗浪里(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 教授)

金属催化剂的动态原位电镜研究

黄兴(福州大学 教授)

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按分享顺序)

专场主持暨召集人:袁文涛 浙江大学电镜中心 研究员

【个人简介】

袁文涛,浙江大学材料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年在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取得博士学位,2021年9月加入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张泽院士/王勇教授研究团队。之后分别在浙江大学化学系和材料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曾赴丹麦技术大学访学。长期致力于利用和发展环境电子显微学方法,在原子尺度下探索纳米催化剂表界面对外场环境的响应规律,揭示使役环境下催化材料表界面结构与性能的内在关联。在Science, Angew. Chem., ACS Catal., Nano Lett.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得全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国际材料联合会 “前沿材料青年科学家奖”等奖项。

张跃飞 浙江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张跃飞:男,博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科技成果转化奖获得者,北京市长城学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香港城市大学高级研究员。长期从事原位电子显微学相关方法与仪器开发,并致力于原位高温微观力学性能表征方法研究,开发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位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系列化仪器,为先进材料的研发提供新设备、新技术、新手段。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

报告题目:纳米分辨高温原位扫描电镜研发新进展及其应用

【摘要】高温、应力及其耦合作用是金属、陶瓷等材料在热处理、烧结、塑性加工过程中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对材料加工制备与性能评价中微观结构研究主要依靠事后离位表征,缺乏材料加工或服役条件下微观结构演变和与之相应的性能调控全时过程信息。纳米分辨原位高温扫描电镜的开发,实现了从纳米到宏观尺度可视化研究材料在高温受力条件下微观结构演变与力学性能间定量化关系,是优化材料制备工艺、质量检测、服役寿命评估、安全性评价重要科学手段。报告将介绍纳米分辨原位高温扫描电镜仪器最新进展、原位表征方法发展及其在合金研究中应用的最新成果。

周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主要从事氧化物负载金属催化剂的界面结构调控及催化性能研究,以及多相催化原位研究工作。采用环境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X 射线技术研究工作条件下催化剂的动态变化,解析催化构效关系。近5年来在《Nature Catalysi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Catalysis》等发表通讯作者论文10余篇。

报告题目:催化反应过程及活性位电子显微学研究

【摘要】 催化科学的发展趋势是在原子尺度精确调控催化剂活性位结构,在反应条件下表征处于工作状态的催化剂动态行为,进而在原子、分子层次定量描述催化剂构–效关系。报告人利用纳米结构CeO2、ZnO和MoC等分散Au、Cu纳米粒子或原子簇,通过氧化物活性晶面的选择性暴露,调节金属组分的落位以及金属–氧化物界面结构、相互作用方式和程度;利用原位透射电镜和谱学技术表征界面活性位的原子排布及配位环境,跟踪催化剂活性位结构在反应温度和气氛下的动态行为,在原子尺度上建立催化剂构–效关系。

罗浪里 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 教授

【个人简介】

罗浪里,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得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2018年7月加入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原位电镜表征、能量存储与转换机理研究。在原子尺度金属氧化机理、锂电池电化学反应机理以及异相催化过程与机理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以通讯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 PNA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JACS, Angewandte Chemie等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

报告题目:Cu基催化剂表界面动态结构原位电子显微研究

【摘要】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具有特定的结构与化学特性,并且往往在催化过程中动态产生,这使得我们准确认识其催化机理十分困难。本研究利用原位环境透射电子显微方法,在原子/分子尺度研究反应气体吸附/活化引起的Cu基催化剂表界面结构变化,揭示反应条件下结构活性位点特征;并以理论计算和模拟研究气体与表面作用机制,从而厘清其活化/反应机理。

黄兴 福州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黄兴,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导,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先后在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勃研究所、化学能源转换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从事科研工作,2020年加入福州大学,任独立PI;主要从事原位电镜在材料、催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包括1)低维纳米材料设计、合成及生长机制研究;2)催化材料的表界面结构、动态变化以及构效关系研究。迄今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包括Science、Nat. Catal.、Nat. Commun.、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等,文章被引7000余次,H因子42。

报告题目:金属催化剂的动态原位电镜研究

【摘要】金属催化剂在工业催化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揭示金属催化剂的活性结构和构效关系是催化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原位电镜由于可以实现环境气氛下的超高分辨表征,已经成为催化研究的理想工具之一。本报告将通过几个不同的金属催化体系介绍如何利用原位电镜揭示催化剂在反应气氛下的活性结构、动态变化以及构效关系。

会议联系

会议内容

仪器信息网

杨编辑:15311451191,yanglz@instrument.com.cn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汪老师:13637966635,1437849457@qq.com

会议赞助

刘经理,15718850776,liuyw@instrument.com.cn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