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一中法院:员工被欠薪法官赴工业园区现场调解

图为法官开展联合现场调解。

  日前,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联合潼南区法院、潼南区劳动仲裁院,就一批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赴潼南工业园区开展联合现场调解。

  2022年11月,重庆某科技有限公司与黄某等31名员工就欠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等问题发生争议。多次协商无果后,劳动者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并向潼南区劳动仲裁院申请劳动仲裁。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重庆一中法院民四庭立即进行分析研判,针对案涉人数较多,后续可能引发衍生诉讼等情况,该院法官决定提前介入,联合潼南区法院协助潼南区劳动仲裁院开展适法研判、矛盾化解工作。

  调解现场,法官与仲裁员认真听取双方诉求,围绕款项性质、付款方式、付款时间等焦点问题进行引导释明,耐心释法并妥善平衡双方利益,经过反复协商调解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重庆一中法院还邀请代表委员全程观摩了此次现场调解过程,代表委员对审裁共治、多部门联动以调解方式化解群体性纠纷的做法表示肯定。

  据悉,近年来,群体性劳动争议频发,该类案件涉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民生问题,系诉源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基于劳动争议仲裁前置规则的存在,此类纠纷具有前端化解的可能。对此,重庆市一中法院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路径,建立完善裁、审衔接机制。通过打造示范判决,常态化推进劳动争议法律适用疑难问题咨询及向人社部门、劳动争议多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等多种手段,努力减少该领域上诉案、衍生案,防止案生案;同时,主动对接劳动仲裁部门、基层调解组织,将纠纷化解端口前移。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群众接访、纠纷化解工作,形成治理合力,力求将矛盾风险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2022年,重庆市一中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类案件1500余件,相比2021年受案量下降300余件,下降比例近20%,该领域的诉源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下一步,重庆市一中法院将持续探索诉源治理新路径新模式,优化裁、审衔接机制,重点关注劳动争议纠纷相关的群体性矛盾纠纷,做到提前预判、全面评估、在先化解,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供司法智慧和动能。(韩梦霖)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