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五月,又是一年“双抢”时。广袤的田野上,一派繁忙的农事景象,“双抢”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
风吹麦浪香
田间地头收割忙
5月15日,在旌阳区柏隆镇红花村的田间,麦香四溢,遍地金黄,丰收的气息在田野间荡漾开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农机手正驾驶着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着收割小麦。
“今年小麦产量还是不错,我种了200多亩小麦,预计能够收20多万斤,由于加强了田间管理,产量增收10%到15%。”种粮大户陶志俊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田野里麦浪滚滚,中江县39.71万亩小麦丰收在望。近日,在中江县南华镇芦堰村的小麦高产示范田,专家组严格按照测产程序,随机选择3块田进行机械收获,采用谷物水分测量仪测定水分,并记录小麦的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等主要参数。此次验收的总面积为4.88亩,平均产量达到了597.43公斤。
在测产田旁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汤永禄说:“今天测产的3块田都是连片的,长势非常好,测产中最高的一块田达到了609.2公斤,属于今年全省的一个上等水平,相当不错。”
在广汉市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内,小麦收割机不停地来回穿梭,一排排麦子应声倒下,收割、脱粒一气呵成,确保小麦颗粒归仓。作为天府平原粮食生产主要区域,今年广汉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26万亩以上,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覆盖率达100%。5月13日,农业农村厅组织全国农技中心、山东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单位专家,对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小麦高产示范区进行了测产验收。测产结果表明,广汉百亩规模小麦亩产达601.3公斤,比去年增长1.1公斤,再创西南麦区新纪录。
多措并举保丰收
实现颗粒归仓
我市农业农村部门还通过加强种粮农户技术培训、加强小麦中后期田间水肥管理技术等措施,使今年小麦亩产有望再创新高,同时多措并举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我种了800多亩小麦,基本上能够实现增产,趁着这两天天气比较好,抓紧时间收割、旋田。”旌阳区黄许镇袁家村种粮大户左长洪说。他不但为自己的水稻育秧苗,还为周围村民及大户提供秧苗,收割完小麦之后,马上开始大面积机械化插秧。
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旌阳区柏隆镇红花村,今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的旌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农立方”粮仓,通过建设湿粮堆放区、烘干区、储存区、粮食加工区,提升科技储粮水平,确保丰收成果颗粒归仓。
“‘农立方’粮仓采用了全国先进的粮食风干设备,日烘干量可达170吨,可储存5000吨粮食,并具备风干时效短、效率高、质量好、耐储存等优点。”旌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农立方”粮仓负责人周厚军介绍道。
抢抓农时忙“双抢”
粮食稳产有保障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近段时间以来,德阳全面加快“双抢”夺丰收,各地积极组织农户及时做好小春作物收获晾晒和大春作物播栽,努力实现颗粒归仓。目前小麦、油菜收割渐进尾声,水稻栽插陆续展开,小春粮油作物收获和大春粮食播栽进度均快于去年同期。
长期以来,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切实抓实抓好粮油生产,去冬今春我市气候条件适宜,小春田管及时到位,病虫害防治有效,小春粮油作物生育期稍提前,小麦灌浆充分,籽粒饱满,油菜收获启动早,进度快。据农情调度显示,截至5月15日,全市已收获小春粮食作物90.9万亩,占应收的66.7%,快于去年同期6.5万亩。其中大麦、春洋芋和豌、胡豆已全部收获完毕,小麦已收73.2万亩,占小麦播面的60.7%。油菜收割117.5万亩,占油菜总播面的91.2%。
随着小春收获推进、腾田翻犁速度加快,各地水稻播栽即将全面展开。截至5月15日,全市已播栽大春粮食作物130.9万亩,其中播栽玉米84.7万亩,水稻栽插28.4万亩。预计全市大春粮食作物播栽336万亩,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72万亩。(记者 刘倩 实习生 洪意)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