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领域技术层出不穷,甚至瞬息万变。不过,这些“变”却需要面对的一个永恒的“不变”目标,那就是如何在复杂的IT现实世界中更快地交付业务创新。企业IT应用始终在追求更敏捷、更轻快。曾几何时,虚拟化出现是为了应对一些物理机的不敏捷性。但如今,时过境迁,虚拟化本身却成了一个不敏捷的“代言”,因为一个比其更敏捷的概念横空出世——容器化。
“现在的传统虚拟化技术其实已经阻碍了应用开发的速度、也阻碍了IT运维规模的扩大、快速的扩展性。容器化比虚拟化更加轻、更加快,更能适应现在应用现代化的要求。” 红帽大中华区解决方案架构部高级总监王慧慧向记者表示。不过,在她看来,在云原生世界里面,虚拟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虚拟化的未来则是容器原生。
当前,企业IT环境的现实情况是基础设施环境处于混合状态,有裸机、虚拟化、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有不同的应用程序组合,运维人员和流程上还处于有限的自动化。因此,着眼未来,企业IT希望拥有更快部署、更容易管理的基础架构,在应用上,希望有一种云原生的应用、微服务的应用,让企业做应用的时候更加敏捷、更加迅速。同时在人员和流程上,希望能够很方便的管理。
然而,企业IT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新旧系统新旧技术并存地向前发展。也就是说,过去遗留虚拟机环境和新采用的云原生环境在企业IT同时存在,企业不会把之前投资的虚拟机环境完全抛弃。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两种环境呢?
“我们认为这两种环境是一个长期共存的状态。同时,也有一条路径帮助企业从旧环境向新环境转换。” 王慧慧表示,“当容器遇上了虚拟化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新技术——容器原生虚拟化。我们用云原生的一些技术去管理和编排,甚至是统一的管理和编排原先传统虚拟化的一些资产。”
记者了解到,开源项目KubeVirt是红帽容器原生虚拟化项目,于 2016 年启动。KubeVirt 目标是在 Kubernetes 的容器中调度、运行和管理 VM(虚拟机),从而实现传统 VM 和创新容器统一由 Kubernetes 管理和编排。KubeVirt 底层使用了成熟的 KVM 技术。目前KubeVirt 已是 CNCF 孵化级项目,得到了很多厂商支持和用户认可。值得一提的是,OpenShift虚拟化是企业版KubeVirt。OpenShift为虚拟机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编排、监控、日志、容灾等综合管理功能。OpenShift虚拟化利用成熟的KVM和K8s技术,有广泛的兼容性和用户案例。OpenShift 可以统一运行和纳管“虚拟机+容器”环境。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