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宜宾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背景
2022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通知》(川办发〔2022〕25号)正式印发,为2022-2030年四川人口发展的重点任务给出清晰的“路线图”。为科学研判我市人口发展态势,积极有效应对宜宾市人口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加快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市发展改革委委托四川大学代拟起草了《宜宾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主要目标
引导人口适度增长,以结构优化、素质提升、科学分布、均衡发展为导向,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在475万人左右,生育水平适度提高,人口均衡发展、量质双升的态势基本形成。到2030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在490万人左右,人口均衡发展的态势完全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核心举措
(一)完善生育支撑服务体系。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为核心,健全优生优育服务体系为重点,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为方向,完善家庭发展支持体系为补充,持续完善生育支撑服务体系,充分释放生育潜能,引导生育水平提升,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二)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趋势,挖掘劳动力供给潜能,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增强劳动力市场活力,注重人口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为宜宾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四)推动人口有序流动。以人口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导向、为主线,优化主体功能区人口布局,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推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五)持续关注重点人群。关注重点人群权益保护和发展权利,提高帮扶政策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加快构建解难题、增福祉、强基础、利长远的制度框架体系,创造条件让重点人群共享发展成果。
(六)完善人口管理服务。坚持人口发展“生态观”,创新“以人为本”的人口服务,构建适合宜宾市发展实际需求的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体系,推进市域人口治理现代化。
(七)保障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信息共享,加大资金保障,开展监测评估,优化宣传引导,确保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顺利完成。
四、重点工程
(一)育儿补贴工程。鼓励各县(区)对按政策生育二孩的家庭,符合宜宾户籍、社保等条件,第二孩每月发放500元左右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对按政策生育第三个孩子及以上的家庭,符合宜宾户籍、社保等条件,第二孩每月发放500元左右育儿补贴金,第三孩及以上每月每孩发放800元左右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
(二)优生优育服务工程。加强产前筛查(诊断)能力建设,补齐新生儿听力筛查机构服务能力,实施免费婚检、免费孕前检查、增补叶酸、地中海贫血防控、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至2025年,每个县(区)至少建成1家具备产前筛查服务资质的机构。
(三)妇幼健康提升工程。将市妇幼保健院建成三甲医院,50万人口以上的县(区)妇幼保健院达到三级妇幼保健院标准,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建成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区)。推动市妇幼保健院与川大华西第二医院、省妇幼保健院深度合作,建设“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支持市一医院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深度合作,建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基地医院,建成儿童呼吸道疾病诊治中心、新生儿疾病中心和远程诊疗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宜宾分院。
(四)兜底性集中托育机构建设工程。集中打造市、县、乡三级公办兜底性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市级建设1个不低于150个托位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中心;各县区建设1个不低于100个托位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中心;33个中心镇规划建设1个不低于50个托位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中心。
(五)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新建居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不少于8个托位标准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到2025年,全市的托位数达到21000个,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
五、实施时间
规划期至2030年。
六、解读人信息
解读机构:宜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解读科室:社会发展科
解读人及座机电话:张智鹏,2208905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