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将重新考虑中国战略,在全球建立多个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中心

  福特目前在其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奥克维尔的工厂生产福特Edge和林肯Nautilus,该工厂于1953年首次开业。现在,福特表示将投资15亿美元,将奥克维尔组装中心改造成加拿大的电动汽车和电池组制造中心。福特计划到2026年底实现每年2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全球生产速度,重组后的工厂将在这一计划中发挥关键作用

  福特预计将在2024年第二季度对奥克维尔工厂进行重新装备和改造,为2025年开始生产下一代电动汽车做准备。福特表示,它是第一家致力于在加拿大为北美市场生产乘用电动汽车的全线汽车制造商。

  “加拿大和奥克维尔工厂将在我们的福特转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是一个现代化的、超高效的、垂直整合的电池和汽车组装基地。福特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表示:“我很高兴看到奥克维尔生产的下一代电动汽车和全数字互联汽车。”

  占地487英亩的奥克维尔基地包括三个车身车间,一个油漆楼和一个组装楼。改造后的园区将拥有一个新的40.7万平方英尺的电池工厂,该电池厂将利用肯塔基州BlueOval SK电池园区的电池和阵列。奥克维尔的工人将把这些部件组装成电池组,然后将其安装在现场组装的车辆上。

  除了加拿大奥克维尔电动汽车综合体的升级,福特还宣布将在美国田纳西州西部创建一个新的电动汽车制造生态系统,名为BlueOval City,该生态系统将成为电池厂的所在地,并将生产该公司的下一代电动皮卡。加上位于肯塔基州的两家电池厂,这些工厂将在美国创造1.1万个新工作岗位。这两家工厂是比亚迪与SK On合资企业的一部分。

  该公司正在与宁德时代(CATL)合作,在密歇根州马歇尔(Marshall)建设一家新的磷酸铁锂电池厂,将雇用2500名工人,并正在对其位于德国科隆的汽车组装园区进行现代化改造,以成为该公司在欧洲的第一个电动汽车卓越中心。该工厂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为欧洲客户生产福特电动探索者车型。

  福特、LG能源解决方案和Koç控股公司签署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将在欧洲地区建立最大的商用电动汽车电池生产设施之一。该项目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土耳其安卡拉附近破土动工,并于2026年开始生产。福特今年将在迪尔伯恩的Rouge电动汽车中心扩大F-150闪电的生产,在墨西哥的Cuautitlan工厂扩大野马Mach-E的生产。

  福特反思中国战略

  每一个主要的汽车制造商都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新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几十年前,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公司纷纷涌入中国,在这个人口众多、曾经本土制造能力薄弱的国家,它们看到了一股销售热潮。但现在形势已经扭转。新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制造汽车。这些新公司——尤其是比亚迪——正在蓬勃发展,中国消费者也开始对国产品牌表现出强烈的偏好。

  福特首席执行长官法利(Jim Farley)本周说,考虑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福特需要重新考虑在华销售和制造战略。“我们将不得不重新思考福特品牌在中国这样的地方意味着什么,”法利上周四晚间在底特律的一个慈善活动间隙对记者说。“不可能是中间市场,完全人满为患了。”

  今年第一季度,福特品牌汽车在中国的销量下降,其他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和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相比之下,在比亚迪(BYD)的带动下,中国国内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正在快速增长。

  据路透社报道,法利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唯一在中国取得成功的高端品牌从一开始就全电动化,并专注于“数字体验”。他特别指出,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和理想汽车等国内公司做得很好。法利说:“差异化实际上在于技术和服务。它们都很漂亮,所有这些车都很漂亮。去中国吧!”

  法利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两排电动SUV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特斯拉也在这个领域使用Model Y参与竞争。“他们在两门跨界车型上产能过剩,这些公司亏损和烧钱的数量令人难以置信,”他谈到中国品牌时说。“这就是他们大举进军欧洲的原因。欧洲是一个优质的出口市场。他们都要去那里。”

  法利高度赞扬了比亚迪,该公司在中国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有一家大公司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比亚迪。他们所处的世界与特斯拉完全不同。它们是完全垂直整合的,完全,一直到电池。全球没有人这么做。”

  在本周的上海车展上,比亚迪推出了新款电动掀背车海鸥(Seagull),它的设计、电池续航里程和价格令分析师和行业高管震惊。入门版海鸥的起价为78000元(11300美元)。虽然最初它将配备一个32KWh的刀片LFP电池,但据媒体报道,海鸥可能是今年晚些时候比亚迪第一款使用其新型钠离子电池组的车型。

  福特正在投资数百亿美元,为电动汽车的未来做准备,据推测,这些投资将在未来的销售方面得到回报。但法利的言论对通用汽车和其他在华传统汽车制造商来说有点阴云密布。

  (原文来自:清洁技术 全球新能源汽车网、全球储能网、新能源网综合)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