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失速,上汽新能源如何反攻?

“上汽集团将自我加压、自我革命、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推进创新转型。”

在4月18日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在演讲结束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其中囊括了传统一哥上汽最真实的焦虑和期许。

压力、改革、时间、转型,四个词语包含了上汽的现状,甚至可以说是上汽在内的传统巨头们,同样的痛定思痛的写照。

上汽“失速”新能源与合资?

去年一年,上汽的股份下跌近30%,到2023年也并未出现好转。以4月21日的股价看,股价下跌至13.93元每股,市值1628亿元。而同日比亚迪6422亿元的市值,几乎是其4倍之多。

对此,在上汽此前的股东大会上有股东也直言,“为什么在新能源汽车风口大涨,连年保持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上汽无人问津呢?而其余包括比亚迪、长城,甚至长安汽车的股价都在涨?”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猜测一定包括冲击高端新能源的失利。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上汽的业绩和股价也逐年下跌。2022年,上汽整车销量为530.3万辆,同比下滑2.94%,低于600万辆的目标。其中,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07.34万辆,同比增长46.51%,也稍稍低于110万辆的目标。

从销量上看,上汽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居全球第一阵营,数量上也确实实现了新能源车销量破百万。但需要注意,仅利润最单薄的微型电动车五菱宏光MINI EV,2022年就贡献了55.4万辆的新能源车销量。今年,销量“扛把子”还出现了下滑的趋势,1-3月,宏光MINI 零售销量为69842辆,同比下滑26.3%。

整体上,上汽去年依然是销冠,但很明显,上汽已经告别依赖合资现金奶牛躺赚的时代,新能源转型的速度效果不足。

最新的产销快报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上汽集团销量达89.12万辆,同比下降26.99%。如果结合上去年的月度销量走势,从2022年10月开始,上汽集团已连续6个月销量处于下滑状态。

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一季度销量达14.21万辆,同比下滑26%,仅完成年度目标的9.47%。合资方面,上汽集团旗下三大合资品牌上汽大众销量为81019 辆、上汽通用62800辆、上汽通用五菱90500辆,销量同比分别下滑31.67%、-32.26%和-40.96%,合资整体出现下滑。

合资和新能源车双双失速,让上汽这个传统“老大哥”陷入了一种难言的尴尬境地。

对于新能源的行业趋势,上汽不可能毫无察觉,也并非没有作为。早在2012年,上汽就推出了首款纯电量产车荣威E50。然而,起得早不代表能赶上早集。直到现在,荣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也是有限。

之后,上汽又于2020年12月与张江高科、阿里合资成立了智己汽车,主攻30万元以上市场;又将荣威高端线R品牌独立成为“飞凡汽车”,定位20万-30万元市场。

对于上汽而言,智己和飞凡是更能代表上汽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代表。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飞凡R7的年度销量为3151辆,智己L7的年度销量为4811辆。

可以看到,上汽也在使出浑身解数All in转型,但整个行业的新能源汽车转型的速度显然快得多,快到传统车企们始料未及。所以,现在,上汽也不得不革自己的命。

全力追赶,上汽反攻?

从车企发布的战略看,都大致将2025年作为检验转型的第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按照上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

在上汽的规划中,智己定位“高端纯电智能汽车品牌”,未来三年,智己计划推出4款全新车型;飞凡和荣威提供纯电、插混等多种新能源解决方案;MG定位“全球知名汽车品牌”。未来三年,飞凡、荣威、MG将推出13款以上新能源产品。

以传统一哥一贯的稳重风格,也不可能打毫无准备的仗。

为了2025年的“三年小考”,上汽早在2021年股东大会上就表示将持续加大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重点领域以及芯片等“卡脖子”环节的投入。

在电池、电驱、解决方案以及一体化架构和技术底座,上汽展开了全面布局。2022年6月,上汽发布上汽星云纯电专属系统化平台、上汽珠峰机电一体化架构、上汽星河氢能源专属架构在内的三大整车技术底座和蓝芯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化魔方电池系统、绿芯电驱动系统、银河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的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

此前公开表示“不愿将灵魂交给华为”的上汽,确实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自给自足上下足了功夫。

上汽集团在上海车展表示,在电池领域,上汽魔方电池通过电池包创新设计,已经实现动力电池系统的零热失控;电驱方面,“碳纤维转子电机+800V高压电驱”构成的全新一代电驱动系统。

在电子电气架构,上汽将推出“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全栈3.0智能车解决方案。包括自研智能车广义操作系统,实现跨车云、跨芯片硬件资源融合、舱驾数据的高速流转和运算,提升整车软件集中度和硬件利用效率,车内的控制器减少一半、线束减少三分之一、系统反应速度提升至毫秒级。

汽车控制领域,上汽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VMC)技术,将制动、驱动、转向、悬架控制等功能全部纳入其中,实现车体6自由度集中控制,使车辆在不同驾驶模式和各种路况下,始终保持车身稳定。

生产制造上,上汽也计划降低制造成本,运用CTB、一体式压铸等先进制造集成技术,创新电动智能汽车的软硬件生产流程,达成低成本的生产。

今年一季度开打的价格战,残酷地撕开了汽车行业的现状,有人走在了转型的前头,有人费力转型却原地踏步,有人被趋势裹挟不得不迈大步子转型,也有人在其中被无情淘汰。“内卷”这个词语已经是陈词滥调的说法,但又不得不承认,直到2023年,这个词语仍然是汽车行业现状的直白写照,混乱且无奈。

虽然上汽作为传统一哥的实力难以轻易撼动,但在新的行业变革之下,角逐已经不分出身和高低。2023年上汽能否对新能源反攻成功,将是关键一战。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