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之首——推动电子信息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图集

  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220亿元、增长13.1%。吉安电子信息产业成功纳入京九沿线重点打造产业集群行列,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千兆城市。

  近年来,吉安市始终铆住电子信息产业不动摇,将其确立为全市首位产业,与生物医药大健康、绿色食品、新型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构建成“1+4”工业体系。

  数据显示,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营收总量从2012年的351.7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2220亿元,年均增速20.23%,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从2012年的17.5%提升到2022年的46.2%。

  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11个县(市、区)将电子信息作为首位产业,形成了以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各县(市、区)为支撑的全域化发展格局。

  强化双轮驱动 着力培育产业倍增新动能

  吉安市立足新阶段、新形势、新机遇,聚焦工业强市战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着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02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将突破4000亿元、实现五年倍增,成为全省电子信息万亿产业集群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发展,根基在企业,核心在项目。吉安市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企业为大”,促进裂变发展,强化“招大引强、扶优扶强”双轮驱动,不断积蓄产业增长后劲。

  吉安立足自身产业特色和基础优势,编制了“四图五清单”,着力招引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今年以来,该市深入推进招大引强大会战,强化硬举措、充实工具箱;扩充专业招商队,组建“二三六九”招商矩阵,全力开展以商招商、乡情招商、产业链招商;组建产业引导基金,成立260亿元工业发展引导基金,举办基金运作实操能力培训班,推动各县(市、区)组建运营产业引导基金;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要求每个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分别储备50万平方米、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筑巢引凤”促进项目落地。

  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签约并注册亿元以上项目165个,投资总额689.7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项目62个、同比增加19个,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项目62个、同比增加6个。

  吉安市强化扶优、扶强,推动企业增资扩产、技改扩能,实现“老树发新枝”。该市牢固树立“三分招商、七分安商”的理念,支持和帮扶现有企业在短时间内新上生产线、新开工项目,形成新增长点。

  打造“三驾马车” 着力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在电子信息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格局下,吉安市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三年攻坚行动,以打造“三驾马车”为切入点,不断提高产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吉安市打造了电子信息产业联盟,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促进联盟中的企业互联、信息互通、产业协同、行业自律。目前,联盟已经有200多家企业入会。2022年,联盟承办了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供需对接大会,促成供需合作项目148个、签约金额70多亿元。

  吉安电子信息产业有1000多个品种,但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自主检验、检测能力。2022年,吉安市和江西省市监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共建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目前已基本建成。

  同时,该市积极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等大院、大所对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通讯传输等板块已组建运行,今年还将落地LED、新型显示等板块,构建多领域、多板块的创新平台。

  注重四链协同 着力打造产业生态新高地

  吉安市认真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打造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的要求,强化“链式”思维,推动全链条发展、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

  吉安市主攻LED照明、触控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电子电路板、5G制造、新兴信息等六大细分集群,推动上游补链、下游延链、数字强链。依托宏业5G铜箔等项目,该市加快补齐基础材料缺失环节;依托木林森,LED照明构建了材料、封装、应用完整产业链;同时,依托投资120亿元的兴典科技智能终端项目,以终端倒逼前端,围绕电脑主机生产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该市着力夯实政策链,坚持首位产业首位扶持,出台特惠八条、支持企业“老树发新枝”和内部供应链发展22条、招工稳工34条等政策措施;今年以来,面对新的下行压力,及时出台推进经济回稳向好若干措施,建立“惠企通”平台,推动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

  该市积极融通资金链,深入推进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帮助企业最大限度、最低成本融资,深化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说:“推动企业上市不仅可以帮助融资,更能推动企业建立现代管理体系。”

  该市坚持优化服务链,实施营商环境创新年行动,优化“吉事即办”政务服务,打造“吉岗即聘”“吉标不见面”等服务品牌,创设每周四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工作机制,实行市场经营活动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首违不罚”,推行企业安静期、超时默许制,打造“政府无事不扰、企业办事无忧”的营商环境。(吴广城)

+1
【纠错】
责任编辑: 唐子兰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联系电话:023-85238885

参与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

评论区